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130709 Mode DDR

2009年7月13日

急中生智。在前东德时期,谁要想扮酷,就得有一台缝纫机,有针和线,当然还要具备使用它们的能力。因为那时,在商店里出售的服装不会有太多人喜欢穿。所以在上一世纪80年代,东柏林一批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开始自制服装,完全不同于前东德时期年轻一代的单调着装。这批人敢于违背当时的美学标准,制作了许多独出心裁的服装,如今这些极有特色的服装已被收入博物馆中。前东德时期所谓地下服装展首次在柏林举办。

前东德时期的地下时尚图像来源: Sibylle Bergemann, 1989

牛仔、年轻人时尚衬衫、现场20西服等:这就是前东德时期的正规统一服装,这些服装在商店出售,它们是按照德国统一社会党的指令设计的。这样的服装便于生产,因为它们看起来几乎是一样的。然而,对许多青少年来说,这样的服装根本就不能穿,他们希望自己的穿着打扮能够展示个性,不同于其他人。所以继上一世纪70年代起,李维斯牛仔品牌或美国的毛帽大衣等便成了每一个有个性青年人的最爱。但没过多久,年轻人就滋生了更多的想法:他们希望能展示更多的个性,能有自己的风格。在上一世纪80年代,一些人便开始为自己设计和制作服装。冯·威尔德说:"我们想要的大多都卖不到。不仅在东柏林,在任何地方都无法买到。所以只好自己动手。后来我们逐渐掌握了缝纫手艺和必要的技能。"

说这话的是弗丽达·冯·威尔德,她既是摄影师,也是前东德地下时装品牌ccd的创始人之一,所谓ccd的意思是时髦、迷人和耐穿。总之,人们都想与众不同。所以我们自制服装,同时也以最微妙的方式抗议僵化的前东德体制。

就这样诞生了新的服装,它们非常怪异,疯狂,独特,它们往往在衰败的东柏林后院里非法展示给大家。冯·威尔德表示:"朋克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但我相信,我们确实创出了自己的东西。我们是典型的80年代一族。"

时装秀近似于艺术表演,设计可选择的时装品牌需要人们有极大的创造力和想像力,那是人们用羽毛、鳞片长袍和树枝构成的感性梦幻。这些艺术品都独一无二,它们几乎无法穿在身上,而更多具有化妆服的特点,如今深受收藏家们的好评。另外,它们也令人联想到风靡于上一世纪20年代的表现主义。人们用各种材料进行组合,比如盖草莓的薄膜,一种在前东德时期常见的软皮或者淋浴档水帘等。冯·威尔德接着介绍说:"至少对年轻一代来说,80年一代人的生活意识中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反抗被束缚被制约。同时,他们又对自己如此软弱无能感到气愤。现在我才意识到,当时举办时装秀其实是为了发泄自己胸中的怒火。"

可以说,前东德时期的时装意味着一种立场,从未能摆脱政治因素。身穿自制服装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重新赢得了某种自我,他们以最巧妙的方式对前东德的现实进行点评。塞莫尔女士介绍说:"这一个明确的声明。尤其时装秀,因为人们展示的不是官方服装,而经常展示同性恋设计师设计的服装。"

在哈勒出生的策展人格丽特·塞莫尔就这么认为。在名为"无疆界"展览中,人们也能欣赏到主流时装。这些服装在豪华的精品店里出售,一条裤子的售价经常是1100东德马克-这相当于一位主治大夫的月工资。格丽特·塞莫尔指出,东柏林的时尚杂志"Sibylle"就为读者展示了前东德的奢侈精品服装。塞莫尔早在前东德时期就已是模特了。她说:"时尚杂志Sibylle受到前东德中央委员会的直接监督,极受关注。人们经常对一些文章进行删减改动,因为文章中的细节内容与图片不符。比如有一张我站在围墙后的封面照就必须被重拍,因为东德妇女要站在大墙前,而不是后面,要知道东德女性是不受限制的,应该自由行动。"

无疆界展览目前正在柏林的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为人们介绍东德时期的地下时装,这些时尚创意直到今天依旧在先锋派艺术家中引起极大的轰动。

作者:Christoph Richter/ 祝红

责编:达扬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