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它象征了东方和西方的分野,象征了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1961年独裁统治下的民主德国修建的柏林墙。自那时起,西柏林被一道155公里长、由水泥和铁丝网构成的隔离带包围,但西柏林的居民仍可以自由出入,通行无阻。西柏林是共产主义东德国土上的一个自由孤岛。
但对东德人来说,近在咫尺的西柏林却成了遥不可及的向往之地。直到1989年11月9日,电视直播的一场在东柏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东德政府宣布了新的旅行法。新法允许公民从东柏林自由出境--而且即刻生效!成千上万东德人涌向东柏林市内由军人守卫的各个出入境关卡,几小时后,这些关卡真的被打开了。
突然间不再被分割的柏林和欢呼的人群的画面传遍了世界。它以感人至深的方式标志着德国分裂的事实终结。不到一年后,1990年10月3日,二战结束后一直被政治分治的德国庆祝了重新统一。这一历史性剧变终成正果,是因为二战战胜国--西方盟国美国、英国、法国和共产主义的苏联对此开放了绿灯。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1985年上台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柏林墙纪念馆的负责人克劳斯迈尔(Axel Klausmeier)也认同这一观点,他指出,戈尔巴乔夫的"开放"(Glasnost)和"改革"(Perestroika)政策突破了所谓"勃列日涅夫教条"。后者要求华沙条约的欧洲成员国不得偏离克里姆林宫的既定路线。
苏联的政策出现了大转弯:"不管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发生了什么,这些国家都应该自己负责",克劳斯迈尔这样总结。苏联告别了此前数十年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态度,当波兰、匈牙利和东德国内要求民主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之际,莫斯科没有出手干预。而在戈尔巴乔夫执政前的数十年中,东欧阵营发生的争取自由的运动均遭到苏联的残暴镇压:1953年的东德、1956年的匈牙利、1968年的捷克。
东欧闻声而动
整个东欧的民权人士都受到鼓舞,要求在自己的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波兰的共产党政府自1988年夏就开始与当时仍然被禁的团结工会接触,结果促成了"圆桌对话",除了反对派组织外,在波兰影响力巨大的天主教会代表也参与其中。
来自波兰的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在共产党执政期间曾三次访问自己的祖国,并公开对团结工会表达了好感。天主教会最高领袖的威信让波兰反政府人士更加坚定了事态将向积极方向发展的信念。1989年6月举行的波兰议会选举成为一个重要的阶段性事件。当局首次允许反对派候选人参选,不过执政党事先将议会三分之二的席位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柏林墙为何修建?被谁推倒?
共产党的权力垄断被打破
这次选举是一个历史转折点,意味着共产党在波兰的权力垄断被打破。在其它东欧国家,时代变革的迹象也日益显露。匈牙利政府在1989年5月开始拆除与奥地利边境上的监控设施。由此,在这个东西欧交界地带,通往自由的道路不再那么危险。数百名东德公民就这样经由匈牙利踏上了告别故土的道路。
与此同时,1989年夏天,有数千人逃离东德,前往西德驻多个东欧国家的大使馆。随着时间一天天推移,拒绝改革的东柏林政府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从9月份开始,博览会城市莱比锡每周一都有数万人上街游行。10月9日,示威活动达到高潮。7万人参加了呼吁变革的和平集会。
昂纳克下台
示威者呼喊"我们是人民!"(Wir sind das Volk)、"不要暴力"等口号。不少历史的见证人对克劳斯迈尔说,由于不清楚当局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人们当时"非常害怕"。当大家看到这一天政府也没有强制干预后,反对派感到"我们胜利了"。
几天后,东德党和国家领导人昂纳克(Erich Honecker)被迫下台,他的继任克伦茨(Egon Krenz)释放出愿意与民权人士对话的信号。11月4日,东柏林的亚历山大广场上举行了东德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抗议示威,近50万人参与。当反对派代表发言时,总是赢得一片掌声,而在"体制内"代表发言时,却是一片嘘声。发言者中也包括执政党统一社会党(SED)东柏林第一书记沙波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
1991年:苏联解体
5天后,沙波夫斯基在11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新的旅行法规。可以说,他的话--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引发了柏林墙被推倒。在东西德边境全线,没有动一枪一弹。通往自由的路就这样敞开了,而且无法再被关上。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东欧各国的民众争取到了自由。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这一进程的结束。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为这一变局开启了大门。1990年戈尔巴乔夫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德国统一一度被认为毫无可能,直到1989年11月9日,突然一夜之间迎来了曙光。不到一年之后的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德国之声为您回顾这一艰难道路上的重要裡程。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1989年11月9日:统一社会党官员沙博夫斯基几乎是“顺口”宣布民主德国公民恢复出行自由。随之而来的是历史性的剧变:当晚,就有成千上万的东柏林人穿越边检站,涌入西柏林。在那里,他们受到了热情的欢迎。
1989年11月13日:德累斯顿的统一社会党地区主席莫德罗夫(Hans Modrow)临危受命。在柏林墙倒塌后的第四天,他被人民议会选为部长会议主席(相当于总理)。这是一个名存实亡的职务,因为议员们已经对原本无所不能的社会统一党宣布不再效忠。
图像来源: ullstein bild/ADN-Bildarchiv1989年11月28日:在这一天,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在联邦议会提交了《十点计划》,这份文件引发了爆炸性的效果。时任法国外长杜马(Roland Dumas)愤怒地斥责道,德国人显示出“越来越强的傲慢感”。事实上,科尔在这之前的确没有同其他国家领导人进行磋商。然而这份十点计划却成为了德国统一的路线图。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T. Brakemeier1989年12月3日:在东德人民用脚“投票”的压力之下,统一社会党从政治局到中央委员会全体选择了投降、辞职——包括昂纳克的继任者克伦茨(Egon Krenz)也辞去了党总书记的职务。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Peter Kroh1989年12月19日:科尔在德累斯顿圣母教堂废墟前的讲话是一次情绪澎湃的事件。不论是在措词还是语气上,科尔都打动了数万名东德人民的心。他谈到了这场在和平与自由主导之下的民族重新统一大业的前进目标,在场的人群为之激动振奋,国外舆论也予以极大关注。
图像来源: imago/Sven Simon1990年1月15日:在社区内的大多数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简称Stasi,史塔西)办事处都已经被公民运动占领。然而位于柏林诺尔曼恩大街的总部却是个例外。在没有目击者证明的情况下,这里存放的关于国家特工所作所为的一切档案都被秘密销毁。当时为人群冲进这栋备受憎恶的大楼时,很多卷宗档案都已经不知去向。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AP Images/J. Finck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举行人民议会选举。科尔发挥了强大的群众动员作用。在各地的市中心广场、步行街的宣传活动上,科尔引来了上百万人的“围观”。原本民意调查一致认为社民党会是选举获胜的热门,结果出人意料:在科尔的强力助阵之下,东德基民盟以明显的优势战胜了社民党。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P. Kroh1990年7月1日:统一早已是大势所趋,现在西部的社会福利市场经济也要进驻东部了。5月18日,一部经济、货币和社会福利联盟的国家协议在波恩签署。从7月1日起,民主德国公民正式开始使用马克。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ZB1990年7月15/16日:对于莫斯科来说,统一之后的德国在北约的成员国身份一直是最大的心病,这也是统一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然而北约随后确定了防御性的发展路线。莫斯科才最终放下心来。在高加索地区,科尔从戈尔巴乔夫那里得到了首肯,统一后的德国可以成为北约成员国。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1990年8月23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表决通过加入联邦德国的决议。民主社会主义党(PDS,即统一社会党的后续党派组织)主席居西(Gregor Gysi)评论称,人民议会此举等于是表决通过了“民主德国的灭亡”。人们对此仅仅报之一笑。
图像来源: ullstein bild/ADN-Bildarchiv1990年9月12日,波恩政府同意向苏联提供120亿马克资金,作为对红军撤出德国东部所需花销费用的补偿。戈尔巴乔夫嫌这笔钱太少。科尔一开始态度强硬,不过到最后还是又追加了30亿的贷款。最终,签署“二加四条约”的道路彻底被扫平。
图像来源: Imago/S. Simon1990年10月3日:在纽约,二战战胜国宣布放弃在德国的所有特权,西柏林的三位市区警备司令解除一切特权。人民议会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民主德国宣布退出华约组织。凌晨零点,黑红黄三色德国国旗在柏林帝国议会大厦顶部升起,将近两百万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