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日常生活中的种族主义并不罕见。问题是,这种种族主义现象有时难以明确界定。德国联邦政府反歧视机构在众多相关事件中表明态度,便显得更为重要。
周五(1月12日),该机构负责人吕德斯(Christine Lüders)明确发出谴责:瑞典服饰品牌连锁商H&M新近的一个广告是"种族主义"。
摊上事的广告
H&M的该广告展示一名穿绿色连帽毛衣的黑肤色男孩,毛衣上印有 "Coolest Monkey in the Jungle"(丛林中最酷的猴子)字样,而"猴子"在形容非裔时带有种族轻蔑的口吻。平壤在贬低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时,就曾称奥巴马"丛林中的猴子"。
本周五,吕德斯在接受《世界报》采访时表示,广告片表明,日常生活中对非裔族群的歧视何其根深蒂固。她强调指出,在德国目前也有类似现象。
本周伊始,相关广告就已在网上引发强烈反响。多名艺术家和明星对这个著名时尚连锁商的这一广告表示愤怒。一些网民在网上呼吁抵制H&M。
H&M在全球共开设约4400家分店,雇员超过15万名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网上出现抵制 H&M 呼声
加拿大歌手威肯(The Weeknd)甚至宣布终止与H&M合作。威肯本名阿贝尔·特斯法耶(Abel Tesfaye)。H&M总部已为这一广告行动致歉,并撤下了引起争议的图片。
瑞典时尚品牌康采恩H&M在全球60个国家共开设约4400家分店,雇员超过15万名。该企业市值100亿欧元,时装和装饰品年经营额约为220亿欧元。H&M现在是第三代。创建人是卡尔-约翰·佩尔松(Karl-Johan Persson)。该家族拥有企业40%股权。
欧盟委员会委员、来自德国基民盟的政界人士厄廷格上周被爆料在汉堡的一个活动中使用了对中国人的歧视用语,引发各界抨击。其实,在德语中,还有很多歧视特定种族的语汇。开口就是这些词的人,不但没教养,且有违法之虞。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J. Warnand 德国普通民众中,确实还有人经常使用这个歧视性的词汇,针对的是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亚族群。早在19世纪,格林兄弟编撰《德语辞典》时,这个词就已作为骂人词汇被收录。从前的西方人都习惯以宽脸、细眼的鞑靼人形象来形容东亚的中国人等族群。有些人还会使用Reisfresser(猛吃大米的人)一词来歧视中国人。
图像来源: EMMANUEL DUNAND/AFP/Getty Images 这个词如今被用来蔑称来自南欧、中东、土耳其一带的人,在难民危机之后更是喧嚣于网络。该词最初于19世纪出现时,可是个褒义词:当年的德国水手惊叹于来自南太平洋岛国同行的出色航海技能,而在夏威夷语中,kanaka的意思就是“人”。后来,水手们甚至将Kanacke作为荣誉称号,用来指称一切技艺精湛的同行,不论他来自欧洲还是南太平洋。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L. Schulze 在波兰语中,波兰人将自己称作Polak。而一些德国人则将这个词与发音有些相近的Kanacke进行糅合,造出了一个专门用于骂波兰人的词汇。
图像来源: Reuters 在2009年之前,这还是一个很平常的德语组合词:戴头巾的女孩。但在2009年,德国联邦银行董事萨拉金(Thilo Sarrazin)发表了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言论:“那些靠这个国家生活、又不承认这个国家的人,不怎么关心子女的教育,却总是在不断地制造新的头巾妹。”在此之后,“头巾妹”一词就带有了明显的针对穆斯林女性的歧视色彩。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Kastl 在拉丁语中,niger就是黑色的意思。如今,在许多西方语言中,这个词都具有强烈的种族歧视色彩。在当代德语中,可以用Afrikaner(非洲人)、Afrodeutsche(非洲裔德国人)来指称黑色人种,并且避免种族歧视的嫌疑。(图为一名安哥拉人正在柏林参加文化嘉年华活动)
图像来源: DW/ D.Feijó 早在公元8世纪的古高地德语中,就已经有了Mōr一词,该词脱胎于拉丁语Maure,指生活在北非Mauretania地区(并非今天的毛里塔尼亚)的深肤色人种。这个词在历史上一直就带有歧视意味,在当代德语中,该词的歧视色彩不亚于Neger。不过,Mohrkopf“黑人头”、或是Negerkuss“黑鬼之吻”这两个词汇,虽然起初也来源于种族歧视,但在当代德语中却能够广泛使用,谁愿意同美味的巧克力甜点过不去呢?
图像来源: Fotolia/Unbreakable 和欧洲各国人民一样,德国人对邻国也绝不会嘴下留情。由于法国人拥有吃青蛙的习惯,于是德国人就称其为“食蛙族”。当然,邻国对德国人也毫不留情,直呼“吃
啃土豆的”(Kartoffelfresser)。不过,和其他歧视词汇相比,这些词的歧视色彩不这么强,因此一些德国人也很幽默地自嘲“我们吃土豆的”。
图像来源: Joel Sartore/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枪毙俄国佬、撞死法国佬、踩死英国佬、拍死日本佬”” 这是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奥地利士兵间流传的顺口溜:Jeder Schuss ein Russ, jeder Stoß ein Franzos, jeder Tritt ein Britt, jeder Klapps ein Japs. 和前一张图中略带诙谐意味的“食蛙族”不同,这句一个世纪前的顺口溜绝对不应该在日常交往中使用。毕竟,这场战争造成了1600万人丧生,是欧洲各国对种族主义以及民族主义最为深刻的教训。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凝炼/王凡(法新社、《世界报》等)
使用我们的 App ,阅读文章更方便!给 yingyong@dingyue.info 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 xinwen@dingyue.info 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