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欧盟委员会週三(12月7日)要求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专家裁决小组,以解决两起对华贸易争端,包括中国对立陶宛实施的惩罚性贸易禁令,以及中国限制欧盟高科技专利持有人透过欧盟法院寻求专利保护的权利。欧盟委员会批评,北京举措“对欧洲企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立陶宛方面,欧盟委员会声明稿表示,中国自2021年12月起对立陶宛的出口产品以及含有立陶宛制造材料的欧盟出口产品,实施了“歧视性和强制性措施”。中国海关当局拒绝进口立陶宛产品,不只影响立陶宛,也牵连其他跨国公司。同时,中国也减少对立陶宛的出口。
声明还指出,中国以检疫为由无预警全面禁止从立陶宛进口酒精、牛肉、乳制品、原木和泥炭,但在被要求进一步解释时,却未能给出合理解释。
自2021年12月起,中国因“台湾问题”降级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在立陶宛允许台湾在维尔纽斯开设代表处后,北京再对跨国公司施加压力、要求它们与立陶宛割席。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说法报道,德国和瑞典的公司也受到影响。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0月,立陶宛对华贸易额同比大幅下降了80%。欧盟认为,中国此举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因而寻求世贸组织成立专家小组进行仲裁。
立陶宛对台政策惹怒北京
专利争端方面,欧盟委员会批评中国所谓的“反诉禁令”,使得欧盟的高科技专利持有人“陷入了困境”。声明稿表示,中国单方面强加有利于本国企业的规则,却损害了世贸组织保护知识产权的多边体系,此举并不符合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因此要求世贸专家小组审理此案,以确保欧盟的高科技产业能够有效行使其专利权、保护创新投资。
2020年8月,中国法院发布了“反诉禁令”裁决,阻止拥有高科技专利的公司透过非中国法院——包括欧盟法院——有效保护其专利。
欧盟委员会的声明稿举例,譬如一家拥有移动电话技术的欧洲公司,若与中国的移动电话制造商出现贸易争端,却无法透过欧盟法院寻求解决。若违反中国所谓的“反诉禁令”,还可能招致每日高达13万欧元的罚款。
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的措施实际上剥夺了欧洲高科技公司在欧盟境内或在中国以外的任何其他法院,行使和实施其专利权的可能性。如果有关于欧盟专利权的问题,应该由欧盟法院决定。就中国制造商而言,他们要求实施这些反诉禁令是为了向专利权人施压,让他们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欧洲技术。”
中国投资者在欧洲“买买买”的脚步越走越远,并购规模也屡创纪录。但是欧洲人面对这一发展却是悲喜交加:一方面担心敏感技术流失,知识产权不保;另一方面中方开出的诱人价码往往又难以抗拒。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chromorange/C. Ohde根据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2016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总额同比增加了77%,达到350亿欧元。而德国在其中所占份额最高,为31%。最近十年来,中国已经成为欧洲大陆的一个重要投资来源国,主要投资目标是高科技领域。但是来自中国的巨额投资也引发了欧洲人的种种担忧。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chromorange/C. Ohde这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中资在欧收购案之一。中国家电业巨头美的集团去年斥资46亿欧元买下了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引起颇多有关高精尖敏感技术安全的顾虑。德国政府最终还是给收购计划亮了绿灯,原因是德国国家安全利益不会受到威胁。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K.-J. Hildenbrand除了德国之外,中国在欧洲另一个重要投资对象就是英国。2016年9月,英国政府正式批准了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该项目是中国广核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共同投资的。随着英国退出欧盟已成定局,北京和伦敦表示两国关系将迎来新的“黄金时代”,而中国也是英国在退欧之后希望缔结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之一。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Simon Chapman/LNP这是希腊最大的港口,欧洲十大集装箱码头之一,是通往亚洲、东欧和北非地区的货运枢纽。2016年,中国国企中远集团(COSCO)收购该港67%股权的计划得到了希腊议会的批准,收购总金额近3.7亿欧元,此外中远集团还计划为港口建设再投资3.5亿欧元。不过收购行动也引发了港口工人的罢工,他们担心自己因此而失去工作。
图像来源: DW/D. Grathwohl到目前为止,中国投资商在海外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就是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瑞士农化和种子业巨头先正达(Syngenta)。相关并购交易预计在6月上旬就会完成。中国化工出资430亿美元,预计将购得先正达将近81%的股权。此前这家中国国有化工巨头还收购了德国特种机械制造商克劳斯玛菲(KraussMaffei)。
图像来源: Reuters/A. Wiegmann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并不局限于西欧地区,中东欧地区也成为北京发起魅力攻势的对象。去年,总理李克强宣布成立新的基金,向该地区注资110亿美元,其中包括与捷克签署的众多合作协议。仅中国民营企业巨头华信能源,就在捷克收购了一家航空公司、一家酿酒厂、两家媒体集团和一家顶级足球俱乐部的股份。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日益增加的投资规模和影响力制约了欧盟在涉华议题上采取统一的立场。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ZUMAPRESS.com/G. Jie越来越多的中国海外并购行动因为欧洲和美国提高监管门槛而宣告失败。研究统计显示,去年一共有总价值750亿欧元的30桩中资海外并购交易案因为监管部门的阻止和外汇交易限制而告吹,这其中最受瞩目的应该就是中国宏芯基金收购德国芯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未果的案例,而且主要失败原因是奥巴马政府的阻挠。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O. Berg这些“流产”的中资并购计划也反映了欧洲面对中国投资日益增长的顾虑,尤其是涉及敏感技术领域的时候。但是欧洲方面的挫折感也部分来自投资不平衡:中资在欧盟收购的规模大于欧盟在中国的收购。欧洲企业抱怨,中国在电信、医疗和物流等很多领域仍然为外国投资者设置重重障碍。
图像来源: 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下一步?
欧盟委员会要求世贸组织成立专家小组进行仲裁,这是欧盟就对华贸易争端采取的最新措施。今年年初,欧盟已将两起争端提交给世贸组织,双方两度进行磋商。
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的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skis)6日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时表示:“我们的首要选择是通过磋商找到谈判解决方案,我们在这些交流中投入了大量时间,以避免采取进一步措施,但这些交流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满意的结果。”报道表示,对华贸易争端升级之际,欧盟正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从市场开放到人权等问题方面,中国越来越被视为对手。
路透社则指出,欧盟委员会正式要求在世贸组织与中国进行磋商是挑战的第一步,但这种协商很少能解决争端。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SB)将在2022年12月20日的下次会议上,讨论欧盟的有关请求。欧盟委员会声明稿指出,中国可以反对设立专家小组一次。若中国反对,欧盟将重新提出请求,小组将在2023年1月30日的DSB会议上成立,小组程序可持续一年半之久。
中国官方尚未针对欧盟委员会的声明与行动做出回应。
(路透社、欧盟委员会、彭博社)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