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市场上问题产品增加
2013年5月1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玩具娃娃的材料里含有有毒成份,体恤衫的染色制剂会刺激皮肤:欧洲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越来越频繁地将危险产品从市场流通中撤除。根据欧盟委员会周四发布的非食用消费品快速通报系统(RAPEX)报告,在过去的一年里,一共有2278种危险产品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损害。而这一数字比2011年增长了四分之一。有关部门通过产品召回行动向消费者敲响警钟,将有害产品从商店下架,或者发布相关销售禁令。
欧盟非食用消费品快速通报系统2004年问世,可以将危险产品信息迅速在全欧盟扩散,只要一个国家的质量监督部门发现问题,警报就可以在所有欧盟国家内拉响,产品可以立即全面下架。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这三个非欧盟国家也参与了这一系统。
据欧盟委员会表示,被查获危险产品数量的激增主要是由于质量监督机制的改善。消费者保护事务专员博尔格(Tonio Borg)说:"这就意味着欧洲消费者购买到手的产品更加安全了。"2011年,欧盟发出的危险产品警告数量出现了短暂回落。
最常出现问题的是纺织产品。在查处的问题产品当中,三分之一都是服装,它们或者会造成皮肤过敏,或者含有致癌物质。此外,将近五分之一的危险警告涉及玩具,这些产品中含有微小部件,容易被幼儿误吞食引起窒息。排名第三的就是电子产品,其中一些质量低劣的电源线很容易造成起火、漏电等意外。
"概率问题"
这些产品中超过一半都来自中国,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博尔格解释道,这一现状并不说明中国不重视产品安全标准,而是概率的问题,这与欧中之间的贸易规模有关。在欧盟境内销售的玩具产品中,九成以上都来自中国。除此以外,紧跟中国之后遥遥领先的还有土耳其和美国制造的产品。德国制造的产品在这其中也仍然占有3%的份额。不过,德国的质量监督机构也是最为积极活跃的:德国提供的产品质量问题报告一共有167例,数量在所有欧盟国家中排名第四。
面对外界针对欧盟的一些指责,博尔格表示,欧盟并不是在面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时过于软弱,以与之维护良好的贸易关系。"我们在进行产品安全监督时不会考虑任何政治因素,全部一视同仁。"他还指出,恰恰是中国有关部门在面对此类产品安全问题时特别愿意和欧盟委员会合作,并对解决问题提供必要帮助,这也是出于他们自己贸易利益的考虑。
不过,如果产品根本就没有标明产地怎么办呢?毕竟在所有被查出的危险产品中,有11%都是这样"出身不明"。欧盟委员会也认为,在这方面显然还需要作出改进,并且已经提交了一个有关出产地标识强制规定的提议草案。如果得到欧盟各国和欧盟议会的批准,未来所有在欧盟销售的商品都必须标明出产国,不管商品是来自欧盟内还是欧盟以外。
作者:德新社,Christoph Hasselbach 编译:雨涵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