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谴责政府,太阳能行业凸现危机?
2018年2月2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迄今为止,很少有关于得州的负面新闻。毕竟这里拥有"中国太阳能第一城"或者"中国太阳谷"等美誉,还曾举办过2010年世界太阳能会议。在这个拥有五百万人口的山东大城市中,几乎每个屋顶上都可以看到太阳能电池板。市内有一家太阳能研究所,一个太阳能博物馆,太阳能厂家则有上百家之多。前不久,当地最大的太阳能企业,皇明太阳能公司的总裁黄鸣发表公开信,对得州政府的不作为提出批评。这封信披露了很多内幕,同时也能帮助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以及企业和政府的关系。
政府主导 企业交钱
事情发生在2010年得州世界太阳能会议之前。黄鸣写道,他的公司在得州政府一个项目中中标,将在20公顷的土地上修建一个包括酒店和办公设施的会议中心,整个建筑都将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因为政府没有钱支付建筑费用,所以愿意将整个项目的使用权提供给皇明公司。
黄鸣表示,他为此出资十亿元人民币,并贷款两亿,完成了这一建筑项目。修建过程就已出现了问题,20公顷地皮中只有不到一半被正式过户皇明公司。当时,黄鸣认为,既然市领导口头答应过的事情,"应该不会出问题"。
太阳能行业出现危机
时隔不久,太阳能行业陷入了危机。2016年,北京大幅削减了对太阳能行业的补助。这一政策的直接后果,使许多太阳能企业依靠贷款维持的局面变得不再可能。因为国有银行以优惠条件为太阳能企业提供贷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而欧盟和美国也对中国的太阳能产品施加惩罚性关税,更使局势雪上加霜。此前的一系列调研显示,中国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得到大量国家补贴,使其得以非常廉价地进入欧美市场。目前,国际市场上70%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是在中国生产的。
这一系列变化使黄鸣的企业也陷入了困境。多年来,他从来不需要为贷款抵押的问题操心。而现在这突然成了燃眉之急,于是,他想到了得州政府的承诺。
说变就变的政策
黄鸣是一名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他曾当过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还曾参与起草过中国可再生能源法。他见过德国总理默克尔、瑞典公主维多利亚以及美国环保政治家施瓦辛格。对于企业陷入困境之事,他一直三缄其口,直到农历新年他才打破沉默。黄鸣在公开信中写道:"我为什么冒险写这封公开信?我已经六十岁了,本来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我必须对我的数千名员工,数千个供货商以及他们的家人负责。"
他坦承,三千多员工已经有四个月没拿到工资了。他期望,政府能兑现诺言,把另一半地皮也过户给企业,以便他用地皮作抵押获取贷款。
但政府并没有这样做。因为得州市政府也和中国许多地方政府一样,已经债台高筑。2017年11月,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发出警告称,要注意地方财政中"隐蔽、复杂、随时可能爆发、又会引发连锁反应的种种风险。"来自中国财政部的数据称,中国的地方债务高达2500亿欧元。这相当于2017年德国财政的四分之三。
出售土地
迄今为止,出售土地一直是中国地方政府获得资金的秘密武器。直到今天,这种商业模式也仍然在全中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在中国,土地属于国家。个人和企业可以获得50或70年的使用权。地方政府靠出售土地使用权赚了很多钱。
在太阳城得州,情况也不例外。2017年9月,政府承诺给皇明公司、但皇明公司没有拿到的那部分土地以每平米1100欧元的价格易手。价格和德国大致相当。这批交易款假如属于皇明,企业也就得救了。然而,市政府显然也急需这笔款项。
控诉书
情急之下,黄鸣以公开信的形式对当地政府予以谴责。信中对政府的指控不可谓不严重:违背诺言,两面三刀,无所作为。他表示,他曾多次要求同政府对话,但得到的回复总是"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或者"去市场上找出路,不要跟政府要出路"。对于政府当年让黄鸣承建的项目,现任市领导表示并不知情。
黄鸣的公开信也得到一些回应。市委书记和市长在社交媒体中读到这封公开信后,同他会了面。得州市政府发表的一份声明中称:"本市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这一遗留问题展开调查,并以现行法律为基础同黄鸣进行讨论,以求找到解决方案。"听起来并不像是愿意解决问题的态度。
观察家们猜测,市政府可能是想把这一成功的私营企业收归国有。政府可以继续把持承诺给皇明的土地,然后再用土地交易的盈利将土地买回来,这样一来,黄鸣就只能宣布破产了。
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xinwen@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