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气候变化让“饥饿”雪上加霜

2011年4月26日

干旱、水灾和风暴不仅危及人的生命,而且往往对农业造成长期危害。如今,极端天气日益频繁,造成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

受干旱影响的玉米地图像来源: CC/Anne Wangalachi/CIMMYT

2010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生了干旱和森林大火;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遭遇了水灾;拉丁美洲也遇到了干旱。所有这些都给农业收成带来了严重损失。2011年初,澳大利亚东北部又遭到洪水袭击。

大部分粮食收成毁于大水图像来源: UN Photo/Evan Schneider

这样的自然灾害尤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影响。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能源和气候专家卡斯滕•施密德(Karsten Smid)说:“这些国家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因为它们主要依靠农业发展。”施密德还指出,由于土地贫瘠,那里的农业生产已经非常艰难。如今,气候变化造成的严重干旱和暴雨,更是雪上加霜,受害的又是最贫困的人口。”

饥饿是灾后之灾

粮食歉收给人们带来的是双重灾难。由于粮食供应不足,食品价格随之上升,往往造成饥荒,八十年代中期的埃塞俄比亚就是如此。当时,受灾人口达800万,其中近100万人死于饥饿。这是持续多年的旱灾所带来的悲惨结局。

施密德指出:“对气候变化,发展中国家居民的责任最小。”他们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只占一小部分,但受到的影响却最大。“这方面没有气候公正可言”。

全球旱灾频率及分布图像来源: CC / SEDACMaps

行动超前 有备无患

“德国国际合作公司”(GIZ)也注意到发展中国家在粮食供应上面临的压力。该组织在提供援助时,越来越注重农业知识的传播。该组织的农业专家纳娜•俊克尔(Nana Künkel)说:“要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将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恶果。”其中包括气候研究、易受害性的分析,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技术。在“德国国际合作公司”的咨询工作中,也吸收其他国家的经验。“行动越及时,准备就越充分。”

俊克尔说,在“国际合作公司”的越南项目中,气候变化这一课题就很重要。她列举了湄公河三角洲的案例。该地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尤其严重,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和日益频繁的风暴威胁着越南贫困的农村人口以及水稻生产和养虾业。“德国国际合作公司”的一个项目,就是系统地研究气候风险,并采取海岸保护等相应措施,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存基础。

为农民撑起“保护伞”

颗粒无收的玉米地图像来源: CC/ CIMMYT

其他地区则采取别的措施来减少气候变化对受害者所造成的风险。例如,加纳为小农户提供一种保险,应对粮食歉收。和常规保险不同的是,保险公司不必派人挨家挨户去鉴定损失的程度,而是依据当地气象站测量的数据。这样一来,农民可以承担得起保险的价格。这一模式的成功,还表现在中国和肯尼亚等国也开始对这一农业保险项目表现出兴趣。

俊克尔得出这样的结论:向当地人民传播知识,让他们能够进行前瞻计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稳定局势,每个国家和每个地区都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

“德国国际合作公司”参与的另一个项目的目标,是帮助非洲的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其中主要包括在当地进行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准确预报。只有这样,才能在作物的种植和种类上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一般的大范围气候模式对非洲的农业没有什么用处。

“绿色和平”组织:“建立气候公正”

马拉维农民在地里劳动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气候专家卡斯滕•施密德认为,这种做法原则上正确、合理。但是,在地区针对性上,尚属起步阶段。他说:“测量网络还很不成熟。不过,总算已经有了。”他还认为,对人们来说,信息十分重要,有了信息,他们可以作出正确的反应。总之,这位“绿色和平”组织的专家认为目前的努力还不够,必须从更大的范围来考察问题,从根本上来解决。富裕的发达工业国家是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而受害的则是穷人。这种状况很不公正。

作者:Po Keung Cheung

责编:当远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