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波兰法院做出裁决 不向德国引渡北溪案嫌疑人

2025年10月17日

继波兰政府表示不引渡北溪案嫌疑人后,华沙一家法院正式做出相同的决定。

海面上出现大范围泡沫
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后图像来源: Danish Defence Command/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北溪输油管道被炸毁事件发生三年后,华沙一家法院周五(10月17日)做出裁决,今年9月底在华沙被捕的参与此次爆破的乌克兰人籍嫌疑人沃洛迪米尔·Z.,不得引渡至德国。

波兰政府长期以来反对波罗的海油气管道,认为它们导致欧洲过度依赖俄罗斯的能源。此前,波兰总理图斯克(Donald Tusk)表示,向德国引渡该名嫌疑人不符合波兰的利益。图斯克虽然强调引渡问题上波兰司法享有毋庸置疑的独立性,但不他也掩饰自己反对引渡的立场。他在社媒发帖称,北溪管道的“问题不在于被炸毁,而在于当初被建造。“

波兰总理的表态得到该国广泛的社会支持,人们的共识是:不管合不合法,炸了北溪的英雄不应该被惩罚。

周三,意大利最高上诉法院阻止了另一名乌克兰男子引渡至德国。该男子今年8月根据德国发出的逮捕令在意大利被捕。他否认参与了2022年9月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行动

北溪管道项目早在二十年前启动时,就被波兰视为眼中钉。起初,波兰担心会损失一笔不菲的天然气陆路过境费。后来,随着俄乌地缘政治形势的不断紧张,波兰也开始担忧西欧国家依赖俄罗斯能源,会让普京更加有恃无恐。2006年,时任波兰国防部长西科尔斯基(Radosław Sikorski)将北溪管道比作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和纳粹德国正是依照该条约在二战全面爆发后瓜分波兰,并且将波罗的海三国划入苏联势力范围。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