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林视点:人大会前的紧张情绪
2020年5月2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象征的意义不能被低估。在推迟了两个多月后,本周五(5月22日)人大会议将在装点一新的首都举行。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看起来好像这场每年都会有3000来名来自中国各省份代表参加的大会,今年因为新冠疫情只能通过线上形式举行了。被称作"橡皮图章"的中国最高权力机关在这一困难之年能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要对外传递的首要信号是:和其它很多国家不同,中国已经战胜了疫情。
不过大会还是不能像以往那样举行。北京仍然还在执行严格的隔离规定。境外记者今年不能临时前往北京参与报道。同往年相比,今年北京已经决定了叙事规则。
地方领导人带来的难题
虽然北京政府可以对外表示一定会取得胜利,但是他们还是需要去解答地方领导人带到北京的一系列难题。他们想准确地知道,中央政府如何去阻止第二波疫情发生,以及如何在未来阻止这类灾难的发生。他们并没有忘记,这次疫情之初试图隐瞒疫情的尝试最终只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而到头来他们得为其他人的错误承担后果。
除了防疫抗疫问题,今年的人大会议上还会着重讨论如何让经济生活恢复常态。北京政府原本打算今年实现自己制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现在北京需要面对的是大规模失业问题。而且报复性消费也没有发生。
如果国家什么都不做,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社会动荡。会议期间就可以相应感觉到紧张的气氛。人大会议并不能自由表决。多年来幕后的协商热情而激烈。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忧虑和困境。人大代表们尽可能地为自己的省份谋求更多利益。但是很多人都很清楚,眼前的负担凭借地方自身的能力根本无法承担。
没有拯救全球经济的救助计划
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救经济?是向经济注入更多的资金,还是让经济靠自身的力量恢复过来?对此政府内部也存在着意见分歧。按照西方的计算,目前中国政府拿出的刺激经济计划只在GDP中占比4%。这一数量少得惊人。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救市资金在GDP中占比达到10%。现在日本、美国和德国各自拿出的救市资金在GDP中占比已经分别达到20%、13%和10%。
所以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操作空间还很大。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将在人大会议开幕当天做政府工作报告,届时他除了要公布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目标,还很有可能会公布一批较大规模的基建项目。中国的国有建设型企业已经表示订单在增长。但是一个将全世界经济从危机中拯救出来的全面的救助计划不会出现。北京方面无论如何都想控制住债务增长的问题。目前中国债务总量约占GDP的250%。不过中国的外债总量非常小,北京方面也想继续保持这一独立性。
稳定地恢复常态
不管怎么说,中国的经济数据还是给人带来些希望,中国正在缓慢但是稳定地走在恢复常态的道路上。今年第一季度中国GDP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8%。这是1976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的最为严重的衰退。但是4月份,中国出口出乎预料地上涨了3.5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好兆头。贸易顺差达到约450亿美元。同时,工业生产也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西方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中国经济甚至有望实现1%到2%的增长。
对德国经济来说这当然也是一个好消息。迄今为止,欧洲和德国对美出口量高于对华出口。但是今年作为危机年,这一情况有可能发生转变。面对疫情危机欧洲应该好好想一下,在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之前,新冠疫情可能会先造成欧洲对中国经济更大依赖的结果。理由很简单,因为缺少其它的选项。
美中间的贸易战战火再起?
当然这一切都得是在中国能够成功阻止第二波疫情发生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目前东北吉林市因为出现125例确诊病例而被封城,其实和欧洲以及美国的很多城市相比,这一感染病例数字并不高。武汉也因为出现几例新增病例,地方政府开始对全城1100万居民在10天之内进行核酸检测。
这里同样传达的是一种象征性的意义。北京政府意图通过这一严格的措施在两会召开前再次宣示自己的决心。北京要展露的是,特别是与美国相比,中国始终都具备全面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能力。因为有一种在今年可以将党和所有代表团结在一起的精神--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作为对特朗普反华口号的回应从未像现在这样盛行。所以在这一气氛下,今年1月中美达成的贸易协定能否撑过这个夏天就未免令人生疑了。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Frank Sieren)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