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泽林视点:多余的小峰会

2020年6月27日

欧中视频峰会未能消解布鲁塞尔和北京之间的分歧。德国之声专栏作者Frank Sieren指出,新冠危机强化了双边分歧,并还使北京有机会打时间牌。

Symbolbild Handelsbeziehungen EU - China
图像来源: Imago/C. Ohde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一(6月22日)举行的欧中峰会所得不多。此次会议是2020年一系列欧中高端会议的一部分,因新冠瘟疫,推迟了3个月,且只能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之间的会谈超过6个小时,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也参与了部分磋商。

中国官方电视台事后报道称,"合作远大于竞争";米歇尔表示,"进入中国,与中国合作,是机会也是一种必要。"也就是说,双方都在做出努力,避免新麻烦。而且,双方毕竟还达成一致,加强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的合作、完成双边投资协议的谈判工作。不过,这不会容易。

无共同结束声明

视频会议结束后,冯·德莱恩在中方对话伙伴不在场的情况下对媒体强调指出,"我们仍有一种不平衡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双方争议的焦点包括欧盟企业受到的市场准入不公平待遇和中国的新冠危机应对。中方则认为自己也受到不公平对待,例如:多年来,欧洲在华投资的数量远超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欧盟一再干涉中国内政,香港便为一例。因此,此次视频会议最后连一份共同声明或意向声明都没有,便不足怪了。

只能以视频方式举行的第22次欧中领导人会晤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A/EU Council

有一点很明显:欧盟的"中国年"进展情况不同于布鲁塞尔的期待。原定9月份在莱比锡举行的标志其高峰的大型峰会亦被推迟。新冠危机不仅给欧元区带来了数十年来最大的经济挑战,而且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凸显了欧洲已如何倚赖中国。北京也已多次挑明了这一点,强调指出,欧盟迄今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但今年首季,这一地位已由东盟国家接过。

有利于亚洲的力量位移

很明显,北京相信,这一状况暂时不会改变。亚洲诸国会比欧盟更快走出新冠危机阴影;年内就将签署亚洲多国自贸协定。这一力量位移不会使布鲁塞尔和北京谈判了6年的欧中双边投资协议的工作变得容易。

下周起担任今年下半年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希望9月能签署该协议。毕竟,她已将对华关系作为她这半年的首要外交任务。

在这一标志下,德国下周起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半年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

冯·德莱恩要求,如果行的话,必须在初秋就呈交成熟到能签署的草案。不过,为此,北京必须愿意承担"实质性责任",所涉及者包括强迫技术转让问题上的透明性;或者,对中国企业提供导致市场竞争扭曲的补贴。

北京有自己的优先项目

此次小型视频峰会表明,北京并不因布鲁塞尔有此愿望便立即加快速度。中国政府的优先考虑重点乃是稳定本国经济和就业。也正因此,北京再一次将其在巴黎协议框架内的气候保护目标往后挪位,欧盟伙伴们已对此表不满。仅今年头一个季度,中国批准新建的煤电站数量就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数量。曾高调宣称的排放交易体系也继续被搁置。在中国,新冠危机过后的核心问题:环保人士担心,无法达到气候保护目标;经济计划者们则害怕,更严的环境措施会进一步放缓疲弱的经济增速。而眼下,经济计划人士更有发言权。

去年,对欧元区内攸关国计民生企业的并购条件大为严格,这一情况同样也使目前的谈判更不容易。此外,就在数天前,欧委会对地址不在中国,但仍得到国家补贴的企业首次颁征惩罚性关税,--此次是中国国家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的两家埃及子公司。这一施压手段是否奏效,未来几周当会显示。布鲁塞尔的希望:一旦获补贴产品不再能进入欧洲市场,北京的"一带一路"项目计划人士便必须在很大规模上重新算计,因为,欧洲是这个亦以"新丝绸之路"闻名巨大基础设施倡议内的最重要市场之一。

欧洲害怕来自中国的并购

上周三,欧委会还公布了《防范外国企业不公平竞争白皮书》,增加了外资对欧洲企业并购的困难程度。新冠危机过后,众多深受打击的欧洲企业对同中国伙伴谈判并购持较前更开放的态度。在白皮书中虽未点明中国,但在2008/2009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正是得到国家补贴的中国企业在欧洲大规模并购。

本文作者、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Frank Sieren)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当时,布鲁塞尔不愿或无法认清其后果,即:中国在欧洲的政治活动空间也会由此增大。这一次,做法要不一样了。欧盟竞争事务委员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明确指出,"在今天这样的紧密交织的世界经济中,此类外国补贴会扰乱欧盟内部市场,损害公平竞争条件。"

北京打时间牌

的确,中国在欧盟的投资早已回落。2018年,投资总额180亿欧元,2019年只有120亿,相当于2013的水平。反过来,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在华投资。2018年,仅德国就为其在中国的新生产基地投资了900亿欧元。根据欧洲驻华商会的一份新研究报告,十之九的欧洲企业表示,无意将投资转至其它国家。问题在于:若哪家欧洲康采恩在中国生产、销售,对欧洲经济则几乎没有效果,不会为之创造出就业机会、带来税收。

北京会继续试图尤其以国与国方式扩大它在欧洲的影响,这一点是清楚的。因为,欧盟越不能以一种声音说话,中国便越不必对布鲁塞尔"相向而行"。而打时间牌,到目前为止收效甚佳。像匈牙利和希腊,但也有意大利这样的七国集团成员,已和北京打得火热。而新冠危机提供了一个正中下怀的机会,再放缓一些满足布鲁塞尔愿望的速度。

本文作者20多年来生活在北京。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