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泽林视点:宇宙中的独行侠

Frank Sieren2016年8月25日

宇宙空间属于所有人?中国人似乎越发我行我素。中国计划在4年后就将火星探测器送入太空。德国之声专栏作家泽林认为,这一目标已变得越来越现实可及。

China bereitet sich auf eine Mars Mission vor
图像来源: Reuters/China Daily

(德国之声中文网)不到一周前,有消息传出,中国要利用卫星实现防窃听信息传输。这一技术将通过量子实现,其成对的粒子可以超越传统物理学的界限,即使相距遥远也能发生互动。名为"量子科学试验卫星"(QUESS)的使命将证明这一点。为此中国于本月中发射了一颗卫星。如果试验成功,中国物理学家在量子物理领域将实现在10年内完成飞跃,尤其是相对于迄今处于领先地位的其他国家。但中国并不满足于此。

北京最新宣布的消息是,计划在2020年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这显示了中国立志在宇宙空间研究方面跻身领先地位的雄心。为了向世界表明,这并非痴人说梦,中国航天部门公开展示了火星探测器和六轮火星车的设计构型图。遥控的火星车将在火星上采集土壤样本,同时探测水的痕迹,以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重200公斤的火星车还没有命名,中国有关部门呼吁民众群策群力。中国人首先应该知道,本国科学家在赶超外国的征途上已经取得了多大的进展。

大力投入科研

这背后也是向年轻一代传达的信息:在中国搞科研大有可为。这里,不仅资金的投入更为慷慨,而且作出在这一领域注入数十亿巨资的决策过程也快得多、简单得多。中国人航天计划的亮点一个接一个:今年秋天,运载火箭将把"天宫2号"空间站送上太空。紧接着将有两名宇航员进入空间站。明年"长征7号"运载火箭将带着"天舟1号"补给货运飞船与"天宫1号"实现对接。两年后,中国计划开始建造首座装备全面的空间站。

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图像来源: Reuters/L. Xu

空间站的核心舱"天和1号"2018年将由"长征7号"火箭发射升空。如果ISS国际空间站按照计划于2024年停止使用,中国将成为唯一在太空拥有永久性空间站的国家。中国早已在地球上开始寻找太空生命,不久以后,中国还将拥有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今年7月初在西南部贵州省,口径500米的该望远镜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安装完成。几年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就能使用这座名为FAST的射电望远镜了。该望远镜在外形上类似位于美国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Arecibo)天文台望远镜,但与后者300米的口径相比,体积大出许多。该望远镜还须在投入试运行后经过两到三年的校准,才能开放供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使用。

在外层空间寻找生命

这一规模巨大的设施的建造花了5年的时间,耗资1.8亿美元。为了让这一巨型望远镜得以投入使用,9000居民不得不进行搬迁,因为电器会对望远镜产生干扰。该望远镜将为探索引力波的奥秘作出贡献,但同时也能寻找宇宙中外星生命的信号。当然在第一阶段,研究人员还不能指望理解这些信号,而只是希望区分它们到底是自然现象还是外星球生命留下的印迹。这已经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了,人们要对来自银河系和其他100个最近的星系的放射波信号进行研究。

专栏作者泽林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当美国在过去数年里将用于此类项目的资金作削减的同时,中国却通过其巨型射电望远镜,在探索外星生命方面跻身领先地位。此外俄罗斯也不敢落后。我们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的生命?还是另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这一问题也趋使俄罗斯亿万富翁米尔纳(Jurij Milner)拿出1亿美元用于空间研究。一个由米尔纳亲自挑选的科研团队将用10年的时间,研究茫茫宇宙中的信号。看来他们大部分时间要在贵州,而不是美国度过了。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