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Wie erfolgreich ist die Delphin-Therapie

Marko Pauli2008年3月9日

海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聪明可爱、“笑容可掬”、善解人意的,世界上也有不少地方利用海豚为患有自闭症、脑瘫等严重疾患的儿童治病,德国父母就不惜花费重金,把孩子送到美国佛罗里达接受海豚治疗,希望他们能脱离内心封闭状态、和人接触、开口说话等等。那么海豚治病的效果究竟如何,其实颇有争议,而这种做法本身也颇有争议,比如说环保人士就说,海豚疗法提倡者避而不谈的是,治病过程当中其实经常发生事故。德国之声记者发来以下采访报道。

孩子的朋友图像来源: DW-TV

这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家游泳馆。在灿烂的阳光下,一只海豚在一名医疗人员的监督指导下,正带着一名儿童玩水,游泳池旁站着满脸喜色、如释重负的父母。

这是海豚治病的一个对外场景。海豚治病经常被称为神奇疗法,但在不久前鲸豚保护协会(WDCS)公布的一项研究却显示,其实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海豚治病的疗效。该协会负责人恩特鲁普(Nicolas Entrup)介绍说: "海豚是一种野生动物,绝不是什么神医。如果你仔细分析有关海豚治病疗效的学术研究,你就会清楚地发现,所谓海豚发出的高频超声波有激活作用、或者海豚具有特殊能力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相反,人受伤的风险倒更大。海豚是野生动物,海豚治病过程当中一再发生伤人事故,只不过有关这方面的报道极为少见,因此鲜为人知而已。"

人们普遍认为,海豚天生愿意和人接近。然而,鲸豚保护协会在一个海豚馆进行的研究却表明,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观察结果是,海豚更多地是避开人类。

或许这个结果也和海豚馆这种人工设施有关。总体来说,人工养育环境对海豚非常不利,死亡率高、繁殖率低就很说明问题。因为海豚馆后继无豚,所以必须靠捕猎野生海豚"充军"。恩特鲁普说: "从海豚保护角度来说,情况非常严峻。海豚是群居动物,每群大概一、两百只,人们捕猎的主要是年幼的母海豚。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整群海豚断子绝孙。"

虽然欧洲明文禁止进口海豚,但据鲸豚保护协会了解,仍有一些海豚经西班牙进入欧洲。一旦进了欧洲的大门,自由买卖就不成问题。由于一支年幼海豚的价格可达20万欧元,由于望子健康的父母愿意不惜代价为孩子治病,因此,该协会认为,提倡海豚治病的主要动机其实是经济利益。那么,许多父母确实坚信海豚治病有效是怎么回事儿呢?恩特鲁普说: "这些疗效和海豚作为特别的动物其实并无关系,而极有可能和其它一系列因素有关,和度假因素有关,和水的因素有关,和动物因素有关,但这个动物并不一定非得是海豚。"

德国纽伦堡的布赖滕巴赫(Erwin Breitenbach)教授的意见却不同。这位教授主持了一项历时6年的研究,专门研究海豚疗法对患有严重互动沟通障碍的儿童有什么效果。他描述海豚疗法及其作用说: "海豚疗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海豚和小患者之间建立一种互动关系,让小患者了解可以和海豚一起做些什么事儿。医疗人员的任务只是协助,小患者想干什么,就协助他干成什么,使他获得成功感,让他感觉到他的行为可以为周围带来可喜的变化。"

布赖滕巴赫并不认为海豚有什么特异功能,他认为更关键的是,我们自以为海豚具有特异功能。他说: "人们显然把人类的某些想象强加到海豚身上,使它成为一种特殊动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海豚确实非常适合做医疗助手,它温顺听话,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它动物都比不上它。"

但持批评态度的人则认为,这一点不符合事实,许多其它动物其实也同样适合做医疗助手。行为学家奥特施泰特(Carola Otterstedt)博士精通动物辅助疗法。她就认为,利用饲养方式符合动物需求的本地宠物、家畜进行治疗是更好的选择。她说: "因为我们有积累了几代的经验,因为我们更了解这些动物的习性,更熟悉它们的面孔、表情、动作等等。"

许多动物都适合当医疗助手。在奥特施泰特看来,关键是在选择,选择适合患者及其需求的动物。比如她就长时间观察了一个患自闭症、谁都不理的女孩和两只鹅在一起的情况。她介绍说: "谁都知道,鹅喜欢叼人的鞋带,把鞋带解开。这个女孩就把鹅解开鞋带的动作看作是对话请求并接受了这一请求,觉得应该做出反应,从而脱离了一会儿自闭状态。这个女孩从来没有对人的接近动作做出过任何反应,但是却对鹅的动作做出了反应。而且,她也并不是对两只鹅都做反应,而是只对其中之一,因为每只鹅的个性不同,引起的反应也不同,这才是最终起作用的地方。"

这样的经验表明,动物疗法更关键的是,所选动物是否能够唤起默默无语的互动沟通,而不是哪种动物问题。这个认识,或许有助于不少海豚免遭囚禁的命运。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