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主办方的统计,周五(9月6日) 晚间的集会总共有23000人参与,而香港警方则表示最高峰时有3850人。 晚会开始前,主办方在会场将从香港中文大学运到现场的“民主女神像”在现场立起,而群众则一边高喊“五大诉求,缺一不可”,一边拍手欢呼。 晚会开始后,“社会及政治组织从业员工会”理事长郑衍褀表示,自6月9日以来,社工与议员助理在冲突现场不断试图缓解警民冲突,但警方却以包含暴动在内的罪名拘捕他们。
他说,至今已有3名立法会议员、5个区议员及6名议员助理被捕,而这些事件有一件都嫌太多。 但他也强调在香港现在动荡的氛围下,该组织成员更有缓解冲击的责任,表示自己会坚守岗位。 香港民主党主席胡志伟则批评,香港警方自6月9日起,便无法维护市民安全,并怒轰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撤回条例的行为,是不理民意的表现,完全看不到任何诚意。
不一样的暑假:香港学生的街头一课
独自参与集会的梁女士告诉德国之声,过去三个月,她数次透过媒体看见香港警方无情地打示威者与香港年轻人,表示自己每次看到这样的画面都会落泪。 她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我每次都出来参与示威游行。 ”
在她看来,香港警察过去几个月的表现,与以往香港警察的形象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她说以往在游行集会,香港警方顶多站在旁边维持治安,从不用任何暴力手段驱散民众。 针对林郑月娥周三 (9月4日) 宣布撤回逃犯条例的作法,梁女士则认为要是林郑月娥在6月百万人游行开始时,便宣布撤回条例,便不会对香港年轻人及社会造成这么多伤害。 她表示:“香港政府唯一能让香港民众满意的方法,便是响应五大诉求。 ”
在接近晚间九点时,一群示威者开始聚集在遮打花园面对和平纪念碑的方向,开始对镇守于对街的数十名香港警察大骂及喊口号,要求他们立刻“收队”离开。 示威民众以激光笔射向站在对街的警察,而港警则在原地站了约数十分钟后,才逐渐散去。 现场群众虽然愤怒,但双方并未发生暴力冲突。
从“反送中”开始到现在,部份前线示威者已经和警察交手多次。 随着经验累积,他们不但学会升级装备,也学会发挥想象力,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发挥其意想不到的功能。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从这张6月12日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出,一些前线示威者已经学会佩戴头盔与眼罩来保护头部与眼睛等较脆弱的部位,但是这个时后的口罩还是主要采用过滤性比较差的医疗口罩。 医疗口罩的作用与其说是防范催泪烟,不如说只有掩饰身份的功能。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这张照片摄于7月14日的沙田。在抗争中期,越来越多前线示威者戴上眼罩(护目镜),并改变眼罩的颜色,避免曝露身份。自行车脖围和医疗口罩一样,对于催泪烟没有什么防御力,主要是拿来遮掩长相。中间后方戴黑帽的示威者已经学会在前臂上缠绕保鲜膜或胶带,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皮肤接触到催泪烟或胡椒喷雾而感到不适。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从8月开始,越来越多示威者将医疗口罩升级为过滤性能较好的“猪嘴”。镭射笔也在8月初成为示威者的道具之一,被用来干扰警察办公或是干扰摄影。
图像来源: Reuters/Kim-Hong-Ji有些示威者会佩戴自行车或是摩托车的护膝与护肘,而有些示威者因不能满足于工地安全帽的保护性能,开始使用更高阶的WarGame迷彩头盔保护自己。但是截至八月为止,做这样装束的示威者还属于少数。
图像来源: Reuters/K. Pfaffenbach雨伞因防水、轻便、好携带,成为前线示威者的必备防具。 虽然雨伞没办法承受警棍或是布袋弹等冲击性较强的攻击,但是却可以有效防止液体、喷雾类的攻击,例如警察的胡椒喷雾。 人多的时后,示威者会把雨伞高举并接合边缘,形成简易的防御阵线。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 Kwan示威者在人多时,会把雨伞高举并接合边缘,形成简易的防御阵线,防止被警方从高空发射的催泪弹打中。
图像来源: Reuters/I. Kato示威者也会拿路边的木板当做盾牌。虽然不比警察的长盾坚固,但是多少能够防御杂物。
图像来源: Reuters/K. Kyung-Hoon“铁马”在香港街头十分常见,平日是用来隔开车道与人行道,避免行人不小心被人潮挤到马路上。 示威者为要拖延警方的清场速度,在警方清场之前,就会先在抗争人潮外围设置路障。 除了少部份的活动式铁马之外,大部分的铁马都是固定在人行道上,示威者需要把人行道的砖头撬开,才能把固定在人行道的铁马拔起来,做成路障。像这样的路障可以有效地拖慢警察推进防线的速度,让示威者有时间撤退。
图像来源: Reuters/Kim Kyung-Hoon照片中的红白色路障叫做水马,也是香港街头常见的人流管制物品。示威者也曾经拿水马当路障瘫痪交通。水马虽然比铁马好移动,但是相对比铁马脆弱许多,是一种警察很容易就能排除的障碍物。
图像来源: Reuters/Eloisa Lopez塑胶束带轻便而且难破坏,是捆绑物品的理想工具。示威者将路边的铁马集中起来之后,便会用塑料束带三个一组地把铁马捆绑成三角形,堆成路障。
图像来源: DW/Hao-Wei Yang有时后用束带捆绑铁马太麻烦,示威者也会用透明胶带直接把铁马绑起来。
图像来源: DW/Hao-Wei Yang路边时常可以见到的交通锥,虽然显眼但是并不坚固,很少被示威者拿来当做路障使用。 反而是在警方发射催泪弹之后,示威者会用交通锥盖住催泪弹,让其他人涌上前,用矿泉水浇熄催泪弹。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铁碗方便携带,又坚固,如果现场没有交通锥,示威者便会改用铁碗盖住催泪弹。 在一些极危险的情况下,示威者也会举起铁碗保护头部。
图像来源: Reuters/E. Lopez前线示威者对付催泪弹,除了把它熄灭之外,有时后还会把催泪弹捡起扔回给警方。 但是事实上催泪弹才刚发射,本体非常烫手。 因此示威者会配戴手套保护自己的双手。
图像来源: Reuters/I. Kato示威者用购物车装载的物资包括: 矿泉水、生理食盐水、保鲜膜、工地安全帽、防毒面罩滤芯。在示威者的眼睛或皮肤受到催泪烟或胡椒喷雾刺激时,用生理食盐水与矿泉水冲洗都可以及时舒缓不适感。
图像来源: DW/Hao-Wei Yang鸡蛋是抗议群众常拿来发泄不满的工具,原因之一是它难清理,而且容易残留味道。香港“反送中”示威者曾丢鸡蛋的对象包括中联办、警察总部、旺角警署、将军澳警署、沙田警署、几位民建联议员办事处等。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示威者也会将人行道挖下来的砖头收集起来,在警民对峙时扔向警方,或是拿来砸破警署玻璃。
图像来源: Reuters/K. Pfaffenbach在警民冲突当中,示威者有几次向警方投掷汽油弹。汽油弹又称燃烧瓶,外文原名“莫洛托夫鸡尾酒”,是一种装有化学助燃剂的酒瓶,因应不同场合需求,内容物的成分也会有所调整。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 民阵召集人岑子杰也到场表示,目前当务之急是要求港铁交出8月31日晚间太子站的录像画面,并说会要求监警会主席梁定邦向港铁取得影片,如果监警会无法达成该任务,便表示监警会无法进行独立调查。 他也预告民阵已申请9月15日的游行,希望香港民众参与,以行动告诉林郑月娥他们不接受撤回条例,强调港府必须响应五大诉求,缺一不可。
九龙爆警民冲突
此外,周五晚间于太子站与旺角附近发生激烈警民冲突。 民众自周五清晨便聚集太子站内,以静坐方式在站长室外要求港铁公开影片。 虽然港铁称会将8月31日的影片保留三年,但仍有大批民众于周五晚上到太子站外抗议,导致太子站于下午5点50分左右宣布关站。
到了晚间八点,大批抗议人士举起雨伞聚集在旺角警署的外面,而在太子站则有部分示威者强行进入站内,破坏了指引牌及路面的交通号志。 在双方谈判未果后,警方于接近周五晚间九点时,发射布袋弹及胡椒球弹,并要求现场民众离开。
此后,警民冲突越演越烈。 示威者除了在多处纵火外,也进到旺角站与油麻地站破坏港铁设施,香港警方则发射催泪弹与橡胶子弹来驱离示威者,到了过了深夜十二点,仍陆续传出有警民冲突与示威者被逮捕的情况。
香港民众周六 (9月7日) 进行“和你飞3.0”行动,号召香港市民及示威人士以和理非的形式进行“机场交通压力测试”活动,希望再度瘫痪香港机场。
6月以来,香港示威活动持续发酵,“暴力”成为一个关键词。 北京和港府批评示威者诉诸“暴力”,示威者和活动人士也控诉警方过度执法。在上个图集中,我们探讨了示威者的装备,这个图集我们来关注港警迄今主要使用的武器。
图像来源: Imago Images/Xinhua/Lyu Xiaowei迄今为止,港警针对示威者使用的是非致命性武器(低杀伤力武器)。港媒曾总结出四大防爆武器,分别为:催泪弹、布袋弹、胡椒弹、橡胶子弹。《苹果日报》报道称,其中催泪弹(也称催泪瓦斯)潜在杀伤力最大。催泪弹分为投掷式和枪发式,或者燃烧式与爆炸式,都是采用CS、C2、辣椒素等刺激性催泪剂。
图像来源: Reuters/E. Su布袋弹,也称豆袋弹、沙包弹等,是由布包裹多粒体积细小的铅珠、通过霰弹枪所发射。布袋弹虽然属于非致命性武器,但近距离使用容易造成内脏出血。国际上不乏布袋弹致死的案例。国际守则建议,远距离使用布袋弹。8月11日,示威者中一位少女的右眼被击中,就疑似为布袋弹所伤。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I. Lawrence胡椒弹,配合胡椒弹枪使用,适合30米至50米距离发射。它被看作是港警比较新的武器,其成分为特殊萃取的胡椒素,威力比一般催泪弹更大。在使用时,不能对准脸部、喉咙或脊椎骨,否则有致命风险。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橡胶子弹通过专用火器或镇暴霰弹枪等发射。相对金属子弹,橡胶子弹材质软、射程短,多用于防暴、驱散示威等。这种子弹不容易钻进人体,但是也能造成致命伤害。历史上,橡胶子弹致死的例子比比皆是,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S. Al-Doumy除了四大防爆武器,港警在清场721游行中也发射了24枚“海绵弹”。弹头是胶状体,被击中感觉是被钝器袭击。据港媒报道,这种子弹在近距离打中要害很危险,有美方报告指出,使用时应避开头、颈、胸部和腹股沟。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胡椒喷雾与催泪弹类似,主要是近距离使用以及室内使用。比如,在机场清场时以及沙田(图)近距离与示威者对峙时,警方都使用了胡椒喷雾。被喷者会产生烫痛、刺痛的感觉。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警棍是最常见的警员装备之一,主要会造成钝性挫伤,但若对脆弱部位进行攻击也可能致命。此前港媒有报道称,一些警员警棍上装有环状物,以增强杀伤力。香港警方回应称这是误会,所谓环状物是胶索带,用以固定警棍尾部,并非“加装”。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盾牌属于防护装备,主要用来阻挡外来攻击。在面对示威者时,香港警察比较常使用长盾和圆盾。圆盾相对于长盾更为轻便,方便一手拿警棍攻击、一手拿圆盾防御。
图像来源: Imago Images/Xinhua/Lyu Xiaowei8月25日,香港警方首次正式出动防爆水炮车,用于驱散荃湾示威者。据媒体报道,水跑车搭载的水炮是一种可以发射高速水柱的设备。水炮可将水柱投射到数十米之外。经测试,水压调到最高时,重量超过200磅的假人可被轻易推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V. Yu 同样在8月25日,港警首次发射实弹,引发巨大争议。香港政府特别强调,警员是在被“暴徒”袭击、“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向天鸣枪示警。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除了上述防暴武器外,港警也会对示威者出示不同颜色的警告旗(例如,黄旗用于封锁、黑色警告催泪弹)、使用手铐等。另外,中国媒体“观察者”报道,港警也配备了“颜色水”这样的新设备,同样是高压喷射,这些颜料有追踪效果,可以协助警方辨识当时某人是否在场。8月31日,港警首次通过水炮车发射颜色水(图)驱散示威者。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