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澳大利亚民众对华看法恶化 学者呼吁学习新加坡

邢栋
2021年6月27日

悉尼科技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澳大利亚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趋于负面。学者认为两国关系短期难以改善,建议澳大利亚考虑采用新加坡的模式处理对华关系。

Australien Opernhaus in Sydney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empics/D. Davies

(德国之声)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中国关系研究院近日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显示74%受访者对澳中关系表示担忧,同时76%的受访者"不信任"中国政府。

调查还发现,65%的受访者认为两国政治关系紧张会对澳大利亚华裔产生负面影响,更是有39%的受访者认为,澳大利亚华裔会因为响应中国政府的动员而损害澳大利亚社会凝聚力。

澳大利亚华人是否更加容易受到中国影响

昆士兰科技大学从事"一带一路"研究的姜源对于这一调查结果并不感到惊讶。他说由于自己曾经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工作经验导致在澳大利亚工作和社交出现障碍。

"在澳华人但凡不对北京有敌意态度的都会被人怀疑成间谍之类,这是一个很荒谬的逻辑。我相信多数华人希望中澳关系好, 他们声音也值得被听到。实话实说,我对未来在澳发展担忧,很恐惧这种大环境的怀疑。"

一项调查显示,调查显示74%受访者对澳中关系表示担忧,同时76%的受访者"不信任"中国政府图像来源: Colourbox/A. Mijatovic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唐凯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澳大利亚华人本身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群体,来自多元背景。来自东南亚等地的华人移民目前不太容易受到中国的影响和澳大利亚社会产生割裂,而近二十年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移民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

"毕竟他们在来到澳大利亚前,大多缺乏这种多元文化族群融合的经验,价值观、思维方式与处事方式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与中国大陆亲友、媒体以及在澳相同背景群体的联系可能还是其社交以及沟通的主要部分,他们的确相对容易受到祖籍国的影响,"他说。

但是唐凯认为个人身份认同与公民身份之间的游离,可能会受到外界舆论的强化,并非是由双边政治关系所决定。

"类似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华人群体间,相信同样存在于越南裔、非洲裔、中东裔等群体中,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而不是政治关系的结果。"

短期内改善希望不大

自2017年以来,澳中政治关系一直处于动荡之中。

澳大利亚对中国投资保持高度警惕,在全球率先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去年更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呼吁展开新冠病毒溯源调查而开罪中国。中国陆续对多种澳大利亚商品采取提高关税、延迟或禁止进口等措施予以报复。

澳中贸易战一直占据澳大利亚媒体的版面,形塑着澳大利亚民众对于中国的看法。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似乎已经和美国政府采取同样的步调,准备应对日益崛起的中国。

但是唐凯认为两国关系目前还没有陷入全面对抗的境地。他长期关注澳中两国之间农业贸易的关系,而目前两国贸易争端的主要战场之一就是农产品。

"澳大利亚对中国经济上的限制主要集中于限制中资对于澳大利亚认为的敏感领域的投资,而中国对于澳大利亚的限制也集中在几个特定行业商品的出口。作为澳中贸易关系的支柱型出口商品铁矿石,至今未受打击,"他说。

"双方相互之间的负面情绪有所上升,这是事实。但是谈到对抗,也是言过其实,更谈不上对抗的决心。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上的不同长期存在,两国之间的关系也没有长期低迷。两国之间没有长期存在类似领土主权争议这类的实质性、根本性的冲突,不存在长期对抗的基础。"

姜源认为"中澳关系改善很有困难,双方都有各自国内声音和国家利益的考虑。"

唐凯同样认为短期内无法改善双边关系,但是他认为经贸关系最终会成为一个双方做出善意行动的杠杆。

"近期澳大利亚从对华铁矿石出口中赚得了真金白银,澳大利亚也需要中国这个大市场的持续购买。从国内政局来看,一些地方领导人对于联邦的对华政策也直接表达出了不满,例如支持度持续处于高位的西澳州州长对莫里森总理的公开批评,"他说。

6月在莫里森总理前往英国参加七国集团峰会之际,西澳州州长麦高文批评联邦政府推进跟中国的武力冲突,他说"这么做完全是疯了,脱离现实"并且认为"在任何意义上都不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

新加坡是否可以成为澳大利亚的借镜?

在处理与中国关系的问题上,姜源认为澳大利亚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做法。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会面的时候曾说过要学会和中国相处。李显龙的意思是,你不能让中国成为你的样子,你也成不了中国的样子。"

新加坡总理曾多次敦促美国和中国缓和紧张局势,并请两大强国不要强迫东南亚国家选边站。他还说所有国家都必须努力寻找机会与北京合作。

唐凯同时也认为新加坡的道路可能是澳大利亚未来可以借鉴的方式。

他说:"澳大利亚在美中竞争中坚定地选择了美国,更多是基于澳大利亚政界对于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化选择的结果,这是一个长期事实,过去几十年一概如此。"

"意识形态可以短期渲染气氛,但是绝不能当饭吃,相信需要选票的联邦执政团队会对两国关系有所思考,学会与中国长期共处,正如新加坡总理的告诫。"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