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物价上涨:是否欧元要负责?

2002年5月24日

欧元最近成了德国大选的一个争议话题。引入欧元时,政府许诺货币转换不会带来物价上涨。在欧元正式流通五个月后,许多消费者抱怨欧元带来的明显的物价上涨。一些政治家和大众报纸号召人们抵制那些趁机涨价的商家。

欧元:味道好极了?图像来源: AP

近来,德国财长埃舍尔多次发表意见说,欧元确实带来了物价上涨,原因是有些商家没有遵守马克转换欧元不涨价的自律,特别是在饮食和酒店行业。

德国的商标协会和消费研究协会的评估结果是,欧元的引入并没有带来普遍的涨价,他们抽样的商品中有的甚至是价格下降了。不过他们同时证实说,服务业确实出现了趁机涨价的现象,有的甚至是大幅涨价,这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和消费兴趣的下降。

德国旅馆业协会的发言人对此坚决否认,说餐饮和旅馆业的涨价是因为货币转换过程带来了成本的提高。该发言人还认为财长发表这样的讲话是为了拉拢选民。

欧元涨价害人害己

虽然物价上涨只是局限在个别行业和商品,但是重要的是消费者的感觉,他们认为自从欧元现金流通后,他们口袋里的钱少了,同时到处都在涨价。一些大众报纸号召大家对借欧元揩油的商家进行抵制,提出“不为欧元揩油商家花一分钱”。

趁机涨价的不规矩行为实际上最终还是害了商家自己。德国零售商协会证实,今年第一季度零售业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5%,这一损失几乎无法得到弥补。零售商不得不提高打折率和提供特殊优惠价。

消费者感到物价上涨情况最严重的是食品和餐饮服务。自从欧元现金启动后,蔬菜价格猛涨,有的蔬菜品种甚至一夜之间翻了四倍。当消费者怨声载道时,商家辩解说,蔬菜涨价是因为去年冬天西班牙和南欧地区气候导致减产,而欧洲大陆其它地方都不适合种蔬菜。

据说理发师的服务价格上涨了30%,旅馆,餐馆和酒馆的顾客也明显感到了价格的上涨。连修鞋匠换鞋根的收费据说也涨了2.6%。

欧元涨价成为大选话题

商家认为,消费者对零售商家的不信任不应该归咎于欧元,真正的原因是税收、租金和能源费用的上涨及持续的经济不景气。

但是,执政党的一些内阁部长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最近纷纷发表谈话,指责有些商家滥用了公众的信任。他们还号召广大消费者抵制这些不守规矩的商家,甚至要将那些害群之马的名单在互联网上公布。虽然这些讲话确实道出了消费者的感受,但能否因此就拉拢到选票则不得而知了。

欧元作为现金引入前,德国政府对零售业因欧元调整重新定价采取了不予干涉的信任政策。零售商家在定价时都会巧妙利用数字花样来影响消费心理,因此在马克换算欧元时,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数字都被定为9。例如,一块黄油的马克价格是1.99,在精确换算成欧元后应该是1.02欧元,这时商家往往就在两个价格之间取舍,或者是99欧分,或者是1.09欧元。而很多不规矩的商家就选择了1.09欧分,价格因此上涨了近7%!

只有法国严格把关

趁欧元之机涨价的现象在很多欧元国家都出现了,只有法国是个例外。法国政府通过立法明令禁止借欧元涨价的行为。

那么欧元是否带来了全欧元地区的物价上涨?欧盟各国消费者保护部部长5月21日开会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个别行业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欧盟委员会的统计数据也证实,餐饮和一些服务行业的物价确实上涨了,但是物价的平均水平却没有明显上涨。德国官方根据750种抽样商品得出的物价指数表明,欧元几乎没有使物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