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苦读哪个更属于童年?
2011年2月1日在北京的一家幼儿园,30个5岁的孩子坐在地上背诵古诗。这当中有个名字叫郝华(音译)的小男孩,他比同龄的孩子个子高出不少,鼻梁上架着一幅圆圆的眼镜。他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在幼儿园就得学习背诵唐诗,写汉字和算算数。
今年秋天郝华就该上小学了,几个月来他的父母一直在讨论,究竟该把孩子送到哪所小学就学。郝华的父亲希望把儿子送到强调自律的公立重点小学,但是母亲李健玲(音译)却有不同的意见。“我的意见是上一所私立学校,他能很happy地心态比较放松地去学东西。我老公觉得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是比较扎实。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让他上一个传统的比较好的在教学上比较严谨的学校。私立学校可能就比较宽松,小孩以高兴为主,教学理念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在也是在犹豫。”
学习好但是缺少创造力
李健玲属于目前在中国不断增加的中产阶级父母。这些父母对中国旧有严格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制抱有疑虑。虽然现有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制让中国的学生在国际教育水平测试中居领先地位,但是中国学生却严重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现有的教育制度表示不满的不仅是这些中国的家长,同时还有很多教育工作者。一家教育咨询机构的负责人兰海(音译)说:“中国现在的教育确实是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培养孩子更适合这个社会的需要。这样的讨论已经有了,所以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是可能这个变化会慢。我觉得中国的教育首先应该更开放一些,然后应该允许更多元化的东西。这两点肯定是的。”
在中国,学生们学习的是遵守纪律和死记硬背。在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选拔性的教育制度下,一个考试接一个考试,通过入学考试学生们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而这所有的考试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大学的入学考试。
因为目前的中国教育制度就是如此,所以很多家长也别无选择,只能督促自己的孩子像其他孩子一样勤奋学习。教育问题专家兰海说,中国的学生原本是可以向国外学习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不是你的。另外就是孩子需要更社会性一些。中国的孩子他们的身份只有一个——学生。 好像除了学生以外,他们和这个社会的联系是非常少的。”
应试制度下家长别无选择
中国的学生就像是一台台的学习机器。不过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独立性,缺少社会交往能力,缺少体育锻炼而且睡眠不足。
李健玲同其他母亲有所不同。她的儿子郝华不需要在周末的时候像其他5岁的小孩一样去上英语课或者数学班。但是李健玲家也不完全是“放羊式”的教育。
郝华每天得在家练习弹钢琴,他的钢琴教师每周给他授课两次。不过看起来弹钢琴并没有给郝华带来太多的乐趣。“我喜欢街舞。我也喜欢HipHop。等我长大了,我要跳街舞。”
对于儿子长大之后想当街舞演员的梦想,李健玲报之一笑。李健玲自己是一位收入颇丰的经理人,她希望郝华长大之后能够上重点大学,同时也希望孩子有一个玩耍的童年。在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玩耍,还是逼着孩子勤奋学习这两种决定之间,李健玲自己也摇摆不定。
作者:ARD 编译:洪沙
责编: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