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社区能源需要民众参与”

2012年7月11日

世界风能大会于7月初在在波恩举行。为了让前来开会的各国风能研究人员更深入了解德国风能发展,德国风协在会后组织了一日的参观活动,一群来自中国的风能研究人员和业界代表也参加了这个行程。

图像来源: Fotolia/mahey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一早,来自中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风能专家聚集在波恩国际会议厅前,准备开始一天的参观行程。连日的会议和时差使来自中国的专家们面露疲态,他们将在参观风电场后立即启程返国。尽管如此,这支12人的中国考察团仍旧对当天的行程颇有兴致,波恩的优美景色更是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考察团的成员包括学术界、气象局和商界的风能专家。把握在德国的最后一日,考察团参观了波恩和科隆近郊的德国尤利西(Jülich)能源和气候研究所、风能测试公司格雷芬布罗伊希(Windtest Grevenbroich)和希尔兴巴赫社区风电厂(Hilchenbach Community Windfarm)

受大雨的影响,参观行程并不顺利,有些人更因为旅行的疲惫呵欠连连。但在听取各机构的发展简报时,各国的专家仍认真提问,并拍摄各式风电设备作为回国后的参考资料。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副秘书长沈德昌表示,德国和丹麦所设计的大型风电机组有许多值得中国作为借鉴之处。德国的风电机没有齿轮箱,也不使用稀有的材料,大幅降低了机组故障率以及后期保养的支出,有助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他进一步指出:

"德国的风电发展很不错,中国是这5、6年发展的非常快,而5、6年以前德国是世界风电的领头羊。它的装机容量和水平等各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后来居上成为风电的制造大国,但在技术方面还应该虚心向德国、丹麦等先进国家和公司学习,从风电的制造大国转向风电强国。"

来自各国的风电专家前往德国风电测试厂考察图像来源: Yunching Chang

社区能源和公民投资

最令各国专家印象深刻的是位于波恩东北部红发山脉的希尔兴巴赫社区风电厂。该发电厂由社区居民集资建成,共有88名股东。建在山中高138米的5台风电机能生产2350万千瓦时的电力,足以供给6700户居民的家庭用电。

负责筹划兴建风电机的红发山风电力有限公司(Rothaarwind GmbH & Co.)主席普尔特(Günter Pulte)表示,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该公司也尽量减少建设风电机的过程中对山区自然环境所带来的损害。印度风力协会主席兰根(K. Kasthoori Rangaian)盛赞普尔特的理念是对社会的重要贡献,而希尔兴巴赫社区风电厂的运作模式值得全球仿效。

红发山风电力有限公司主席普尔特(左)和希尔兴巴赫市长代表Klaus Stötzel (中)于市政厅向考察团解说风电建设成果图像来源: Yunching Chang

沈德昌称,中国的风电厂发展迅速,特别是新疆、内蒙古和甘肃地区的大型风电厂俨然已经成为中国风电的特色。他在参观了希尔兴巴赫的社区风电厂后表示:

"德国的(风电)特色是分散式的。像这个风电厂是5台风电机,它也可以供周围很多居民使用,而且这种集资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有投资公司和国家来建风电厂,而德国是利用民众的力量开发可再生能源。这几天的会议收获很大,特别是新的概念-社区能源。引导社区或公民来投资,发挥热情积极建设风电厂,这是这次会议的亮点,也是今后值得发扬光大的地方。"

沈德昌认为中国也应该倡导社区风电,使民众重视可再生能源,加速风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副秘书长沈德昌认为中国也应提倡社区能源发展图像来源: Yunching Chang

风电大国如何成为风电强国?

中山大学工学院风资源研究中心副教授邓院昌则认为,中国的风能设备和技术发展并不输德国,两国最大的落差在于民众对建设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意识。

"不光是德国的风电,德国整体给人一个印象,就是做事正规。大家齐心协力的朝一个目标走,我觉得其他方面倒没什么,就是做事比较认真,他们有较专业的精神。但是现在国内(设备和技术)也都差不多跟上了,尤其是在风电这一块,包括我们今天看到的测试中心,中国也在建,而且基本上都有了,这种山上的风电厂比德国还多。但是他们的意识,比如普通市民的风电意识会比我们在中国强,所以做项目会比较容易,尤其是社区风电方面肯定是要全民参与的。"

考察团在离开希尔兴巴赫前邀请当地的市府人员和普尔特前往中国参观当地的风力设备发展。普尔特幽默地表示, 他的主业是农场主, 无法离开家太久, 因为他农场中的75头牛每天都要喂上两次。

作者:张筠青

责编:苗子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