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私有财产入宪以及对它的讽刺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3月9日

改革进行了25年,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主张即将被“统筹区域与城乡发展”的思想所取代。中国人大第十届二次会议上进行的修宪议程包括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写入宪法。这一切将对中国众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德国之声记者就此采访了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教授吴国光。

保护私有财产与拆迁之间应有一种和谐的关系图像来源: AP

德国之声: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等五个统筹的思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您认为从这个先富起来到现在的统筹思想,这其中的变化是什么?”

吴国光:

“经过了25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阶级的分化也进一步的扩大,社会发展之间的脱节也进一步的扩大。在经济发展中,整个体现出来的社会财富虽然总量在增加,但是很多人不能从中获益。我想温家宝总理现在提出这五个统筹发展,应该是已经意识到,改革过程中差距的扩大也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所以我想,应该是有心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德国之声:

“上一次人大会议召开前,曾经担任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的鲍彤,就向人大提出几项呼吁,其中就包括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切实关心保障农民的利益和民主权利。那么现在温家宝总理本次人大上说,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您认为这是不是某种程度上响应了鲍彤的呼吁呢?”

吴国光:

“我想部分吧,因为鲍彤先生的这样一个呼吁里面还强调了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已经五十多年,共产党的天下就是靠农民打下来的。改革开放也进行了2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是全世界都很瞩目。在这样一个水平下,还要再谈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我觉得是让人震惊,也是中国的执政党应该感到羞耻的一件事情。那么之所以农民的利益这么多年不能够受到充分重视,我觉得根本的原因还不是一个经济原因,而是一个政治的原因。改革的早期,农民的境况是大大的改善了。那为什么最近农民的情况会这么惨呢?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也是政治的(原因),那就是1989年以后,当局发现早期的改革虽然让农民得到实惠,但是城镇这些人感到不满意。所以1989年以后,当局就调整它的对策,开始注重城市的稳定,因此就把资源拿来搞城市经济的发展,整个农民的境况这十五年来就越来越恶劣。温家宝总理这次提出这个问题,当然也不是第一次,那么为什么到现在还解决不了?我想不是一个政府工作报告就能够解决的,也不单单是财政政策,经济政策调整就能够解决的,我想如果中国的领导组织能对农民的民主权利问题再作出进一步的回应,这个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

德国之声:
“这一次人大会议将把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写入宪法,这对中国的百姓生活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吴国光:

“我前两天参加了另外一个广播电台的节目,大约二十多人从中国大陆直接打电话参加热线讨论,都被主持人问到了私有财产入宪这个问题。一个政权,如果不能保护一般老百姓的私有财产,这个私有财产入宪实际上是保护和官方有密切关系的人的。宪法中纳入保护私有财产的内容,出现在去年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中。我们看到在此之后,中国城市当中各种暴力拆迁的活动反而加剧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讽刺现象。为什么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他们不是企业家,不是什么财主,只是有一点小小的私有财产,而这个财产却得不到保护。我觉得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那么私有财产入宪,是一个很大的讽刺。”

(采访记者:舒欣)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