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粮荒价涨:在基本口粮难以保证的时候

李鱼2008年4月14日

全球不足温饱的人口高达8.5亿。由于粮食价格连月不断攀升,本来就营养不良的这些人现在就更加买不起生活基本食品。世界大米价格比前一年增长了70%。受饥饿威胁的人们现在将愤怒发泄出来。从上周开始,各大洲的许多穷国都发生了反抗粮食价格狂涨的暴力示威活动。世界货币基金以及世界银行在周末采取了紧急措施。

印尼的稻米收获季节图像来源: AP

饥饿造反,迫使国际机构采取措施

鉴于全球性粮食价格飙升造成一些国家民众的骚乱,国际货币基金以及世界银行发出警告 ,呼吁有关国家采取必要措施,解决粮食问题。上周,在海地和埃及,已经发生了因粮荒引起的首批骚乱。海地发生的骚乱中,已有5人丧生,大约200人受伤。起来示威的穷人说,他们不知用 什么来购买玉米和面粉。

周末,世界银行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达成一致,立即向危机纵深的海地提供1000万美元的救援。世界银行还将于近日组成一个专家小组前往海地。他们将同该国政府就战胜目前的危机进行磋商。世行行长佐利克向发达国家发出呼吁,今年5月1日前,向世界食品计划援救项目捐赠5亿美元,以缓解目前的困境。世界食品计划的援救项目向全球78个国家、总共7300万人口供应粮食。

海地老百姓因粮贵而造反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世行认为,全球共有33个国家将受到粮食价格飞速上涨的消极影响,它们中间包括埃及、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等。这些国家中,有的已必须出动军队来保证比如面粉运输的通常与安全。明镜在线14日报道说,北非因粮食紧缺,伊斯兰极端主义运动再度强大。上周,非洲的喀麦隆、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塞内加尔等国家都出现以抗饥饿为主体的群众性骚乱,在喀麦隆甚至有大约100人丧生。

此前,世界货币基金也就粮价飞涨事宜举行了特别会议。世界货币基金总裁斯特劳斯-卡恩认为,要特别注意粮荒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他说,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这类问题有时会以战争手段了结"。在周六举行的世界货币基金会议上,人们通过了总裁提出的结构改革建议。结构改革之后,新兴工业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表决的力度将得到加强,同时,工业国家在这个机构中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将逐渐偏移。


粮食紧缺的主要原因

明镜在线在14日发表的粮荒长文中,总结了6点原因:1. 在世界人口日益增加的同时,耕地面积在减少;2. 气候变迁引发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水、暴风以及水土流失,让部分农田永久性消失;3. 因为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田和森林被牺牲,变成了牧场,而畜牧业能养活的人口远远低于农田;4. 世界银行要求发展中国家进行市场经济改革,比如取消关税保护政策,从而当地的农业无法得到保护而经受严峻的不合理的竞争,5. 原材料价格急剧上升,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又让许多人改种能源植物,争取更高盈利,从而冷落传统的谷物以及饲料种植;6. 战争人口(至少200万)和难民人口增添,加大了食品援救的压力,同时,这些人本身离开了农业生产过程。


中印两大国的粮食生产

稻田:大米是中国的基本主食之一图像来源: AP

联合国粮农组织负责人认为,中国和印度对粮食的巨大需求是造成目前困境的关键因素。营养不足人口全球大约有8.5 亿,其中印度所占的比例最大,10亿人口中大约有2.2亿不能过上温饱的日子。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农田面积却只有7%。印度的情况也很相似。印度重工轻农,农业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2%,这一数字估计在未来的数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印度农田的一大部分是靠贫苦农民使用简陋的农具来耕种的。印度耕地的60%深受那里旱雨季影响,只有雨季才能让庄稼受到自然灌溉,人工灌溉在那里还是相当陌生的技术。大约30%的农作物不是烂在田里,便是在出售前就毁坏了,因为印度缺少仓库储藏粮食,运输水平也极低。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同工业的飞跃也是不可同日而语。新城、公路以及工业区基本都是建在往日的农田上。长江三角洲是昔日的粮仓,目前那里的人口已经超过9000万,其中5000万生活在象上海这样的巨型都市。

不过,从粮食生产总量和进出口量看,中国仍是一个粮食累计净出口国。根据中国媒体公布的数字,中国在1979-2008年的30年中,人口增长了4亿多,粮食产量由3.05亿吨增加到5.015亿吨,依然是粮食净出口国。中国大米和玉米分别累计净出口1575万吨和7375万吨,小麦净进口991万吨,三项加总累计净出口7959万吨。

稻米是亚洲人的主食,几乎没有哪一顿饭可以离得了大米饭。过去数月,由于天灾和气候恶劣,大米价格在世界市场上暴涨。目前,一吨大米在世界市场上的售价为1000美元,同一年前相比提高了70%,达到了近25年来的最高峰。位于马尼拉的国际稻米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预测,稻米的价格还会上涨,因为对大米的需求超过了供应。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