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有个德国啤酒屋它的名字叫“罗累莱”
2007年11月18日啤酒屋的玻璃窗上挂着代表“科隆第一足球俱乐部”的围巾,墙上贴着科隆大教堂海报。在“罗累莱啤酒屋”可以喝到多种德国品牌的桶装啤酒。吧台服务生多半穿着罗蕾莱啤酒屋为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特制的球衣。当时啤酒馆儿里天天爆满,可说是所谓“德国仲夏童话”的外围站。
一年后,鲁迪坐在一张属于典型莱茵区啤酒馆儿的桌旁,电视机播映的当然是足球比赛了。货架上排放着一本本厚重的参加世界杯球赛各国代表队名册,其中有关德国代表队的资讯齐全,应有尽有。“罗累莱啤酒屋”的经理鲁迪个人认为,巴伐利亚州的民族服装和皮裤并不能代表德国文化,他说:“德国人最在意的两件事是足球和狂欢节。每年11月11日我们这儿都要盛大举行狂欢派对,为狂欢节暖身,热闹极了。”
瘦高个儿的鲁迪,18年前留学纽约,为了“爱”而留了下来。如今“心爱的人”已远去,但他对纽约的“爱”却没有褪色。即便如此,鲁迪至今仍拥有一本德国护照。他说:“我仍然是德国人,但也同其他纽约客一样,因为认同纽约而自认为是‘纽约人’。可‘纽约人’并不等同于‘美国人’,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儿。”
但他的经历却是典型的“美国式”:首先他在一家咖啡进口商行打工,后来又当了一家荷兰家具公司的经理,最后成为葡萄酒商和啤酒馆儿的经理。他说,德国是导致他在异国改变生涯规划,并为他带来诸多利益的重要因素。他说:“60年前,美国把民主政治带到德国后,在德国发扬光大,获得青出于蓝的伟大成就,这使我深感自豪。”
鲁迪认为,德国还具备着更多被本国人民忽视的巨大发展潜力。他与其他海外德国人有一种共同的印象,就是许多德国人太悲观,完全不了解和不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优势。他说:“最受不了德国人的怨天尤人和乱发牢骚。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作过一番比较后,我认为,德国人真可以停止那种拉高声调的无病呻吟了。当我回国跟人聊天儿时,他们似乎只对一个话题感兴趣,就是:‘下次到哪儿去度假’。我只能说,你们的日子真是过得太好了!”
11月11日揭开“狂欢节”序幕的这一天,当“罗累莱啤酒屋”的音响涌泄出原汁原味儿的德国狂欢节歌曲旋律时,是鲁迪最感到心满意足的时候......
出于对家乡的思念,鲁迪把狂欢节引进了他在纽约的啤酒馆儿,他说:“我猜想,看见我们这麽能玩儿、能闹,美国人大概很惊讶。这儿的人都认为,德国人有工作狂,爱干净,喜欢打扫卫生。很少人知道的是,我们其实是世界上最会庆祝和疯玩儿的民族。狂欢节期间,到‘罗累莱啤酒屋’的美国客人看到我们跳上桌子又唱又闹,都看傻眼儿了。”
“罗累莱啤酒屋”里没有传统的民族服装,也不供应德国酸白菜以及1升重的大杯啤酒,可以说,它所体现的是一个“年轻化的德国”。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