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经济周刊》总编批评默克尔对华政策

Stefan Baron/亚思明译2006年12月29日

德国《经济周刊》主编史蒂芬•巴龙在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主办八国峰会前夕批评默克尔政府的对华政策,并将欧盟内部甚嚣尘上的贸易保护主义与晚清帝国的闭关锁国相提并论,称现今中国的崛起不是依靠手段,而是依靠勤劳、节俭、投资,以及对机遇的把握。德国之声中文网编译如下:

"态度要好一点!"图像来源: AP

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特使马戛尔尼访华,拜见大清乾隆皇帝,恭递表文,请求清朝政府允许英国商人常设驻京办事处,建立两国商贸往来,并实施优惠关税政策。然而,83岁高龄的乾隆皇帝令马戛尔尼碰足了钉子,冷冰冰地扔下一句“毫无必要”,便断然回绝了大英帝国发出的试探性信号。

就此,一个曾经高高在上的“中央之国”开始了她近200年的沉沦史。与此同时,欧洲和北美则在工业化进程及贸易发展中逐步攀登世界经济的顶峰。

斗转星移,一晃到了21世纪,东方睡狮开始醒转。即便是按今天明显偏低的人民币汇率折算,中国也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排在美、日、德的后面。出于一种对后来居上者的莫名的敌意,一些西方政治家正在犯同当年乾隆皇帝一样的错误——闭关锁国、贸易保护。这不仅会威胁到全球化经济的前程,错失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大的一次机遇,而且还会加速自身国力的衰落。

可惜的是,恰恰是德国政府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不甚光彩的先锋派角色。德国总理默克尔显然是把中国当成了一个放大的前东德政府。尤其是当全球化经济不但冲击到普通工人的利益,而且还席卷了一批白领阶层的工作岗位的时候,这位基民盟的女主席迫于党派斗争的压力,向中国展示了非常不友好的态度。

作为下一届八国峰会的东道国,默克尔政府还将把这一趋势推向一个可悲的高潮。列入峰会日程的议题似乎无一不是在影射中国:世界贸易失衡(亦称:汇率操纵及商品倾销);能源问题(亦称:中国对非洲的开发政策);技术保护(亦称:创意剽窃)。

其他的G8成员国早就在摩拳擦掌,巴不得默克尔逆流而上,冒天下之大不韪,好让他们补了德国的肥缺,争取到更好的贸易机会。就连美国——中国最大的对手,也不失时机地对华开展怀柔政策。新任财长鲍尔森向北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我们最大的担心不是中国发展太快,而是中国停止改革,举步不前。”

常年担任高盛投资集团的总裁,鲍尔森当然知道,那些批评中国为图发展不择手段、侵犯西方国家利益的指责纯属信口雌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创造出如此巨大的发展动力,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开放本国的市场。中国的崛起不是依靠手段,而是依靠勤劳、节俭、投资,以及对机遇的把握。

德国人最应该清楚这一点,因为德国二战之后的“经济奇迹”也是基于同样的基础。德国总理默克尔不应该攻击中国,相反,她理应尽地主之谊,邀请中国加入到这个组织中来。这对世界有利——不仅仅只为了德国的利益。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