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经济难题:通胀、内需和海外收购

2011年3月8日

相比政治改革的避而不谈,本次中国“两会”将焦点集中在抑制通胀和缩小贫富差距方面。中国政府表示愿意为“经济结构性调整”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时要求企业加强海外收购。

图像来源: AP

本周一(3月7日),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在北京表示,必须通过扩大国家财政支出的方式来增加民众收入,刺激内需。2011年内,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将占到总开支的三分之二左右。作为出口世界冠军,中国拥有巨额贸易顺差。2010年,尽管中国贸易顺差有所减少,但依然达到1830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始终成为其贸易伙伴的批评目标,2008年曾经达到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2950亿美元。美国将中美贸易不平衡归咎于人民币汇率被刻意压低,华盛顿政府曾多次施压要求中国松动汇率。但中方始终坚持人民币汇率改革将"按步骤进行"。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在"两会"期间的表态再次确认了这一立场。

显然,增强民众购买力,扩大内部市场并增加进口成为北京政府更为倾向的一种政策选择。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将告别迄今为止的"出口导向政策"呢?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陶伯教授认为,目前做出这样的结论尚为时过早,"事实很简单,世界对于中国而言太小了。如果出口贸易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依然扮演从前那样的角色,那我们就需要一个更大的地球。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购买力要更大,才能保障(消化来自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国要想保持经济增长势头的话,就不得不大幅度转向国内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新一财政年度的中心任务之一是抑制通胀。财政部长谢旭人在"两会"中透露,为了稳定综合物价指数,中国政府还将对棉花、谷物和其他生活物资和食品的生产提供资助。此外,为了减少通胀威胁,2010年10月以来,中国央行已经连续三次加息,试图通过货币政策对经济形式作出调整。但中国央行所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财政部的"宽松的财政政策"之间会不会产生矛盾呢?中国财长谢旭人表示,加大财政支出将为抑制通胀提供支持。

除了抑制通胀和扩大内需之外,本次两会上"海外收购"也频频出现在中国官员的口中。商务部长陈德铭表示将支持中国企业收购国外企业,获得知名品牌的经营权。中国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善本国经济的形象。尽管北京政府迄今为止一直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提供支持,但分析家指出,商务部长如此明确的表态依然是一个重要信号。而尤其是国际知名消费品制造商将成为中国商家收购的对象,因为在该类型行业中,品牌往往对于销售起到重要作用。

迄今为止,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绩非常有限。大型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或者政府背景较为浓厚的企业,在海外扩张时往往遭遇政治障碍。去年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2004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成为少有的几个成功完成收购程序的案例之一。

加强海外收购也显现出中国企业自身品牌缺乏竞争力的事实。长久以来,中国产品往往被认为是对西方商品的简单模仿,甚至抄袭。而有关中国商业间谍的指责也不时浮现。

综合报道:石涛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