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China EU Unternehmen

2012年5月29日

中国依旧被看作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数以千计的外国企业在这里"安营扎寨",这些企业特别是德国企业受益匪浅。不过,据中国欧盟商会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在华欧盟企业考虑撤离中国。

图像来源: Fotolia/philipus

来自德国黑森州的威图电子机械技术公司"定居"上海已经有相当多的年头了,到现在甚至可以说,这家企业多多少少已经变成了中国本地企业。这家生产箱体系统的供应商雇有1200名中国员工。当记者向该公司客户经理卡塞利茨(Karl Christoph Caselitz)提出"威图电子机械技术公司1996年在中国设立分公司的决定正确不正确"的问题时,卡塞利茨对这个问题的提出感到惊讶。"如果当年我们没有做出进入中国市场的决定,那我们公司肯定缺少现在的这种未来前景,说不准完全没前途可言。少了中国市场,现在已经无需再谈什么全球化业务了。"

5000家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德国企业大都持这种看法。尽管世界经济最近出现降温的势态,但是谈经济增长就少不了中国。中国欧盟商会在对550家欧盟在华企业进行调查之后做出的报告也同样得出类似的结论。参与这项调查的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Roland Berger)的雷启迪(Alain Le Couédic)说:"整个市场气氛是强劲的积极的,例如企业对市场销售的期待,中国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企业的盈利前景,还有计划投资和人力资源扩张等等方面,都是相当积极的。"

大部分在华开展业务的欧盟企业处境都不错。其中超过一半的企业在华的业务额占这些企业全球业务的10%以上。

但尽管如此,正如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大卫(Davide Cucino)所表述的,22%的受访企业考虑撤离中国,改选其它国家进行投资,"这一数据是一个警示性的信号"。

造成这么多企业考虑撤出中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来自中国本地竞争者的压力越来越大是原因之一。另外在中国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每年中国人力成本价格上涨达到20%左右。很多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深深感受到人力成本增长带来的压力。

除此之外,中国市场"内外有别"的做法也是导致企业考虑对中国说"再见"的原因之一。中国国有企业在竞争中享受相当的优势,特别是在金融、石油、电信等产业,外资企业事实上完全被挡在大门外。

在这些行业领域,外资企业必须和中国当地的企业建立合资经营。很多受访企业表示,投资过程中要面对中国繁琐复杂的行政壁垒和强迫外资企业转让专门技术的规定和做法。每两家受访企业中就有一家表示,由于中国行政官僚设置的障碍,一些本有希望实现的业务都落了空。另外中国法律在对外资企业使用时要更为严格。中国欧盟商会上海副主席荣彼得(Piter de Jong)说,这些属于歧视性的做法。"中小型企业抱怨中国对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使用和执行不公平。外国企业显然比中国本地企业受到更频繁的检查。这种对待方式不公平。相对于欧洲的企业,中国的企业总是占有优势。"

荣彼得提出欧洲应该以一个整体的身份向北京方面提出自己的诉求。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欧盟商会要求中国开放内部市场,行政部门应该公平对待本地和外来的企业。否则,欧洲的投资有可能从中国流失。

尽管欧盟的企业对中国市场有着如此这般的不满和抱怨,但是出现欧盟企业大规模"逃离"中国市场的可能性基本上也不存在,因为超过70%的企业依赖于中国市场,越南和孟加拉的整体条件还没有赶上中国。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想绕开中国是不现实的。但如果谁只是想尽可能节约成本地实现大规模生产,那么他们在中国的业务会越来越艰难,而这也正是北京政府想要达到的目标。

作者:ARD 编译:洪沙

责编:雨涵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