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罗累莱的传说

2013年9月14日

男人们对她一见倾心,她却给男人们带来毁灭。这就是诗歌中的罗累莱。围绕罗累莱有许多传说,她是一位传奇的美女、一个害人的女巫,也是一块吸引游客的磁铁。

Statue der Loreley des italienischen Bildhauers Mariano Pinton aus dem Jahre 1979, Sankt Goarshausen, Mittelrheintal, Weltkulturerbe der UNESCO, Rheinland-Pfalz, Deutschland, Europa
雕塑家Mariano Pinton 1979创作的罗累莱像,位于Sankt Goarshausen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chromorange

(德国之声中文网)阿斯曼斯豪森(Assmannshausen)的河滨大道上,船码头一个接一个。这个莱茵河畔的小地方只有约1000位居民。一位声音洪亮、戴着墨镜的女士正站在一个船码头招揽游客。"想坐游船去罗累莱吗?",她向路过的游客们询问道。在她对面已经有几位先生女士等着上船.他们坐在栈桥的长椅上,望着一艘游船靠近码头。

游船顺流而下驶向罗累莱(Loreley),准确地说,是那座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山崖。游客们手里拿着冰激淋和饮料,在阳光明媚的甲板上惬意地欣赏风景。他们有的来自荷兰,有的来自美国,有的来自以色列或巴西,也有的来自德国各地。虽然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罗累莱的传说,但能够讲出这个故事的人并不多。

罗累莱山岩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每年都有大约2000万人来莱茵河中游地区一日游。2002年,从科布伦茨(Koblenz)到吕德斯海姆(Rüdesheim)这一段的莱茵河谷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132米高的片岩山崖罗累莱。莱茵河上驶向它的游船一只接一只。

风,吹乱了甲板上游客们的头发。游客们有说有笑,拍下一幅幅照片。古老的城堡、木架房屋,长满葡萄的绿色山坡不急不缓地从眼前一一掠过。不到一个半小时便到达目的地:莱茵河在这里转了最后一个弯,罗累莱近在眼前:悬崖绝壁,高高耸立,与近旁的其他岩石并无大的区别-如果不是因为围绕它有那么多传说、神话和诗篇。这些传说和诗歌早就飘扬过海,到达大西洋彼岸。

动人传说与浪漫主义艺术的结合:Carl Philipp Christian Koehler 的水彩画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akg-images

船长们有今天的职业要感谢弗朗兹·布伦塔诺(Clemens Brentano)。这位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于1801年写下了这个忧伤的故事。在悬崖附近的小镇巴哈拉赫(Bacharach)有一个女巫,她拥有一个魔法:所有的男人都会被她的美貌倾倒。一位主教让人把她送进修道院。半路上,她想见爱人最后一面,于是纵身跳下悬崖。

这个故事现在鲜有人知。让罗累莱成为文学史上一颗明珠的是海因里希·海涅在约20年之后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后来被谱曲近300次。最著名的是西尔歇尔(Friedrich Silcher) 的谱写的歌曲。海涅笔下的罗累莱不再是女巫,而更像一位水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海妖塞壬(Sirens),用歌声给船夫带来倾覆灭顶之灾。

尼可·格拉多维奇(Nico Gradowitsch)船长还从来没有听到过罗累莱的歌声,虽然他开游船驶过罗累莱山崖已经5年了。他今年31岁,可以说血管里流淌着莱茵河水。从20世纪初,他的家族就拥有一家渡船公司。

莱茵河中游河谷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在中莱茵河谷行船需要很高的驾驶技术。在莱茵河狭窄的弯流上,他必须小心翼翼地注意相对而来的船只。据说,罗累莱山崖下的河水深约25米,是莱茵河最深的地方。

布伦塔诺的诗歌里开篇便写道:"爱情无可救药。"但这位带来不幸的女巫却给格拉多维奇家族带来福音。她的故事让他们的游船总是坐得满满当当。正因为如此,格拉多维奇坐在驾驶室里时,尽可以不时望一望罗累莱山崖。而漂亮的金发美女却只是作为游客来到中莱茵河谷。

作者:Laura Döing  译者:乐然

责编:叶宣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