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罪人与希望”

万方(摘编)2014年12月15日

周日(12月14日)结束的利马气候大会成为了本周一德语媒体热议的话题,其中碳排放大户中国的表现尤其引人关注。

Symbolbild Treibhausgase Klimawandel Umweltverschmutzung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Patrick Pleul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有时候能够连续放晴数天。为了让那些污秽多年的城市能够重新拥有零雾霾的空气,必须采取铁腕行动",《柏林报》12月15日的一篇文章在开头这样写道。

文章说,在不久前的APEC峰会上,中共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上千工厂被迫停产、工地停工、汽车限行。然而即便如此,中央政府也无法为好天气打包票--如果没有强风,毒雾就难以从北京城中散去。

文章表示,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动长远来看收效甚微,这一点中国人也知道--毕竟是他们自己吸入那些闻起来令人作呕的粉尘颗粒,是他们称自己为"人体吸尘器"。2013年,92%中国城市的空气质量达不到中国国家标准。

"而且,中国要与极端天气作战。台风次数增加;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冰川面积萎缩了10%;中国北方的缺水情况尤其严重,一份部委报告写道,60年间,2.8万条河流在中国消失。"

习近平在11月份北京召开的APEC峰会上与奥巴马发出联合声明图像来源: Reuters

想要改善气候,总体上的结构转型势在必行。文章写道,习近平与奥巴马11月出人意料地公布了新的气候保护目标:中国将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然后开始降低碳排量;美国则将在2025年前,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对比2005年降低25%-28%。此举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然而对于这样的转型,中国究竟有多认真?"文章这样问道。

"中国踩下了刹车"

"在利马气候峰会上,中国又以老样子示人,并再次踩刹车。由于大会开始时不想再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明显地区别对待,中国收回了妥协承诺。一直反复强调自己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一向认为,为了保护气候而牺牲发展是不公平的。一个中国人每年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1吨;美国人为16.4吨--远高于中国人;欧洲人则‘仅’为6.8吨。"

"然而鉴于中国十几亿的人口,这意味着该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几乎是美国的两倍。中国每年40亿吨的煤碳用量几乎相当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合。因此,该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气候罪人,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希望之星。如果中国没有参与进来,那么长期减排的计划将会失败。"

北京不时雾霾严重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ChinaFotoPress

"时间不多了"

《南德意志报》本周一同样关注了利马气候大会,文章写道:

"无论如何,这次会面揭示了为什么所有针对气候保护的承诺--甚至最近来自中国的承诺,最后都成为了没有意义的狡辩。各国想要着手组织2020年后的气候保护,却仍然滞留于1992年的世界秩序中。那时候,想分清谁必须战斗、谁不需要战斗很容易。发达国家已经向大气中排放了足够多的温室气体。而发展中国家不想因为对抗全球气候变暖而牺牲其发展机会--那时候这样想是有道理的。即便是中国这样正在崛起的国家,至今仍在坚守这样的硬性划分--尽管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很快就达到了美国的水平。这是行不通的。"

"肯干的、能干的和无助的"

文章说,因此想要在2015年实现突破变得更困难。或许能成功打破气候政策领域旧的社会秩序,然而代价必然是排放大国作出些没有任何保证的气候保护约定。或者无法成功:那么巴黎气候会议将像哥本哈根会议一样失败。无论上述哪种情况,都无法再阻止灾难性的气候变迁。

"然而并不一定要走到那一步,还有一年时间。……对于那些有意愿(气候保护)的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现在是外交时间了。这些国家必须和那些将因为巴黎大会失败而受害严重的国家联合起来:最贫穷国家、小岛屿国家、气候变迁的第一受害者。这些国家必须证明,气候保护和经济增长并不矛盾。只有当肯干的、能干的和无助的共同行动,才能达成一个有效的气候协议。否则,第21次会议将成为最后一次。"

"肯干的、能干的和无助的必须合作。"

[本文内容摘编自其他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