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 台湾第一位民选总统李登辉在7月30日病逝之后,各界发表对他的评价。美国政界普遍赞许他为台湾民主的推手,中国则谴责他带领台湾走向台独,会“遗臭万年”。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推特上表示: “美国为台湾第一位民主选举总统李登辉的逝世致上最深的哀意。我们会持续珍惜他透过共享民主价值,在巩固美台关系上所做的贡献。”
美国前国安顾问在推特上发文说,“李登辉是很好的民主领袖,有远见但实际,自由世界会想念他”。
7月31日,美国在台协会(AIT)降半旗为李登辉辞世致哀。美国在台协会也发表声明,称李登辉是“民主改革的先行者”,带领台湾在短短数十年间从戒严体制转型为全面民主体制,并且为台美关系奠定基石。声明写道: “李前总统成功带领台湾转型成民主与自由的灯塔,并巩固美台双边友谊,他的贡献将持续深深影响未来数个世代。”
中国: 李登辉路线不可行
李登辉病逝消息传出后,中国各家媒体纷纷报导,但是对李登辉的评价与美国截然不同。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31日表示注意到李登辉辞世消息,强调“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绝路”,“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大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中国官媒新华社评论称:“李登辉在台湾当权十多年间所推行的路线,概括而言,就是对内打着‘本土化’、‘民主化’的幌子,打击赞成统一的力量,培植‘台独’分裂势力与意识”。社评称,李登辉上任时曾支持一个中国,但是随着地位巩固,逐渐出现“对等政治实体”等言论,对此时评认为“李登辉试图在国际上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但事实证明他失败了”,因此在台湾继承李登辉的路线“下场只能比李登辉更可悲”。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李登辉辞世后在微博上表示,“对一个离世的老年生命,同情是正当的”,但是他称李登辉是“在重要关头推动台湾‘去中国化’的关键政客”,因此他认为“这个人一定会在中国历史上遗臭万年。不会有台湾历史的,只会有中国历史下的台湾地方史。”
日本感念李登辉促进日台关系
青年时期曾经接受过日本统治的李登辉,思想也深受日本影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31日对首相官邸的媒体表示,对李登辉辞世感到痛惜,称他“一直对日本怀有特别的情意”,也“对日本与台湾的亲善关系及友好关系做出重大贡献”。
除了安倍晋三之外,许多日本国会议员在李登辉逝世当晚在社群媒体表达哀悼之意,包括将近300名国会议员组成的“日华议员联盟恳谈会”会长古屋圭司、众议员岸信夫等。
李登辉是第一位本省籍的台湾总统和国民党主席,也是台湾第一位通过直选产生的总统。他在任内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曾经提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开启两岸关系的新定义。之后,他因为公开支持台湾团结联盟,被国民党撤除党籍。他于今年二月喝牛奶呛到后入院,之后病情恶化,于7月30日晚间辞世,享寿98岁。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7月30日在台北去世,享年97岁。在他主政的12年里,台湾政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看待这位改写了台湾历史的人物?他究竟是“民主先生”、“台湾之父”,还是“黑金教父”、“日本的私生子”?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C. Jue台湾前总统李登辉7月30日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享年97岁。他任内带领台湾从专制统治走向民主政体,六度修宪并推动直选,成为华人社会首位民选国家元首,获《时代杂志》封为“民主先生”。他在华人世界举足轻重,卸任后一言一行也备受关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C. Jue李登辉1923年1月15日在台湾日治时期出生,生于台北州淡水郡一个小康的警察家庭,为福佬客家后裔,皇民化时期曾改名岩里政男。1943年他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农学部农业经济系就读,1944丶45年被征召加入日军参战,其兄李登钦在马尼拉战役中阵亡。日本战败后,李登辉1946年进入台大农经系继续学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1952年,李登辉获奖学金首次赴美进修,在爱荷华州立大学研究农业经济并取得硕士学位,1953年返台担任农林厅技士及经济分析股股长。1964年,他再获美国奖学金赴康乃尔大学攻读,获农业经济博士。1968年返台后,他被聘为台大教授兼农复会技正。图为李登辉与夫人曾文惠。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Rock作为农业专家,李登辉1971年获农复会长官沈宗瀚介绍给蒋经国,他其后加入国民党,翌年以49岁之龄成为中华民国最年轻的阁员。1978年,李登辉获蒋经国任命为台北市市长,1981年担任台湾省主席,1984年当选中华民国第七任副总统。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Y. Chi-hsien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李登辉以副总统身份继任总统及国民党主席。这是首次由台湾本省人担任总统及党主席,引起党内外省人不满,以李登辉为首的“主流派”斗外省人为主的“非主流派”,最终由李登辉在“二月政争”中胜出,却导致国民党分裂,“非主流派”出走并成立新党。图为1988年李登辉在台北总统府会见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沃尔克。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蒋经国1987年宣布解严,翌年李登辉上台后致力实现民主化,平反二二八事件丶废除海外黑名单丶解除党禁,并主导6次修宪改,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使“万年国代”走进历史,并确立总统直选丶开放直辖市长直选。他同时推动修法促进言论自由丶新闻自由和学术自由,也下令释放在两蒋时代遭政治软禁的人,包括张学良丶孙立人等。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T. Chuan Yeh1996年,已执政8年的李登辉为台湾带来第一次总统直选,他与连战搭档,以54%得票率赢得中华民国第九任总统职位,是华人历史上首次真正民选的国家元首。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AFP李登辉开创实务外交(Pragmatic Diplomacy),即在国家名称及交流形式上采取弹性立场,但重视实际外交权益,任内出访15国并推动“南向政策”。1995年,李登辉以私人行程名义访问母校、美国康乃尔大学并发表演讲,是史上首位进入美国的台湾在任元首,被视为台湾外交重大突破,不过触怒北京,引发1996年台海飞弹危机。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B. Sikes李登辉上任初期强调两岸互信合作,最终目标是共商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国,1990年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1991年通过“国家统一纲领”,1992年派海基会赴香港与大陆海协会会谈,双方以口头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被称为“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新突破。其后分别于1993及98年举行两次汪辜会谈,图为1993年4月再新加坡举行的首次汪辜会谈。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李登辉任期的后半阶段更侧重确立台湾主权地位,1994年发生台湾人在大陆遭劫杀的“千岛湖事件”,李登辉曾抨击中共处理手法“像土匪一样”,1996年提出“戒急用忍”政策,1997年受访时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图为1999年他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提出著名的“两国论”,形容两岸关系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这被北京视为违反“九二共识”。
图像来源: Academia Historica Taiwan李登辉虽然开创了台湾民主的新一页,但也被冠以“黑金教父”之恶名。他被指纵容和扶持财团丶地方派系甚至黑道人物参选公职,使黑金力量左右政府政策,贿选歪风盛行,导致国民党形象大跌,最终在2000年总统选举遭选民抛弃。
图像来源: Mandy Cheng/AFP/Getty Images2000年民进党赢得总统大选,实现台湾首次政党轮替,国民党结束在台长达55年的一党专政。陈水扁当选后勤向李登辉请益,2001年出版新书赞扬李是“台湾民主改革之父”,他自己则以“台湾之子”自居。但到了2005年,李登辉不满陈水扁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见面,怒骂陈头壳坏掉,陈反呛李“不要认为,我像他儿子一样,就把我当成他儿子”,两人关系破裂。至2018年1月李登辉96岁大寿,陈水扁赶往祝寿并做政治和解,两人始一笑泯恩仇。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Yeh卸任总统后,李登辉成为台湾主体意识的重要捍卫者。2001年9月,由于公开支持新成立的台湾团结联盟,国民党正式撤销李登辉的党籍。图为2012年1月13日,大病初愈的李登辉在总统大选造势晚会上,为首次参选的民进党蔡英文站台。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Kyodo李登辉的日本情结经常引发争议,外界甚至流传他是“日本人的私生子”,尽管至今没有证据。他卸任后多次访问日本,包括在2007年参拜靖国神社,追悼其在二战阵亡的兄长李登钦,他也多次公开表示钓鱼台为日本领土,又指慰安妇是中韩捏造的历史等,也在台湾内部引起反弹。图为2015年7月时年92岁的李登辉访日时会见传媒。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C. Jue李登辉与夫人曾文惠1949年结婚,两人都是基督教长老会教徒,育有一子二女。独子李宪文1982年因鼻咽癌早逝,留下妻子张月云和才7个月大的女儿“巧巧”李坤仪,这成为李登辉一生最痛。他遂把父爱转移到孙女身上,“我决心替他(李宪文)好好照顾她(巧巧),所以我戒了烟丶戒了酒,希望能活得健康丶活得长命,替我的儿子把巧巧带大”。此外,李登辉还有一个外孙赖纬纶。图为2015年他与两名女儿李安娜、李安妮在日本出席植树活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李登辉晚年病痛缠身,除了心脏冠状动脉阻塞,装有心血管支架,还有糖尿病丶肺结核丶大肠癌等病史。2020年2月初,他喝牛奶呛到引发肺炎,留院半年后至7月30日逝世,结束传奇的一生。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Kyodo Foto张慈/杨威廉 (综合报导)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