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老观念碰到了新问题

2013年1月5日

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不同于以往,人员的流动性急剧增加,传统大家庭正在被切割分散。

Bewohner und Bewohnerinnen des Altenheims Nanshan in Qingdao, China: Warten auf den Beginn des Kurses in Musikgymnastik. *** Bilder vom freien DW-Mitarbeiter Mathias Bölinger, China November 2008
青岛的一家养老院图像来源: DW / Bölinger

(德国之声中文网) 在中国,许多老人都是由子女瞻养、照顾的,许多晚辈还会将年迈的父母接到自己家中同住。千百年来,孝道一直是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但是,随着中国的日益现代化,老观念如今碰到了新问题。同时,30年来的计划生育也导致了社会老龄化,更进一步威胁到了传统的养老模式。

社会老龄化危及传统价值观

在北京市中心一间不大的两居室住宅里,55岁的张先生正在洗菜,准备做午饭。88岁的老母亲由他照顾。母亲的腰不好,行走困难,尽管如此,张先生不会考虑送母亲进养老院。他说,小辈应该尊重长辈的意愿,他的母亲自己不愿意去养老院,而且,中国传统孝道也要求小辈对长辈尊敬顺从。

为此,半年前,张先生便特意搬来与母亲同住,方便照顾。他的妻子和快成年的儿子则通常只有周末才有空见面。传统孝道在今天依然深入人心,卧冰求鱼的典故也一直在传颂。对于许多人来说,心理上难以接受将年迈父母送入养老院的做法。张先生也不例外,他说,他一共有3个兄弟姐妹,如果他们还把母亲送养老院,将会面临不小的舆论压力。

但是,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已经与旧有的观念产生了冲突。数以千万计的人背井离乡,到发达城市讨生活。他们的父母则依然留在家乡。

计划生育也带来了不少新问题。一个独生子女成年后,很可能要瞻养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而他却没有兄弟姊妹来分担压力。对许多人来说,养老院成为了无奈的选择。

一个独生子女成年后,很可能要瞻养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而他却没有兄弟姊妹来分担压力。图像来源: AP

谁来瞻养老年人?

在北京东郊的一间养老院里,生活着大约300名老人,他们大多80岁以上,许多人卧床不起,护理需求十分可观。86岁的周老太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儿子蒋先生几年前将母亲送来了这里。每月近6000元人民币的费用,对从事管理工作的蒋先生而言不是问题;养老院的条件也不错,不论是就餐、就寝还是洗漱,都有专人为他母亲提供护理。尽管如此,将母亲送进养老院依旧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蒋先生当时也曾担心这一举动是否会遭人议论,毕竟,传统保守的人不在少数。但蒋先生也认为,由于计划生育的缘故,这些老观念必定会被动摇,许多老人除了养老院将别无选择。

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约有1.8亿,3年后有可能达到2.2亿,未来有一天,甚至每3个中国人中,就会有一人的年纪在60岁以上。究竟谁来承担如此大的养老重担,谁都说不准。养老金体系目前还在蹒跚起步的过程中,农村地区的社保覆盖率也低得惊人。价格适中的养老护理机构在全国范围内都十分稀缺。政府只能寄希望于年轻一辈的孝道与责任感。

观念已经开始改变

和母亲同住的张先生时常会为他的母亲唱些老歌,聊聊过去的事情,他为母亲做饭、洗衣,甚至帮助她洗澡。但是,张先生自己也清楚,这种模式难以为继。55岁的他,离老年生活已经不再遥远,他说,他本人的观念已经和母亲不一样,他只有1个儿子,他和他妻子可以接受去养老院。

对张先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他的儿子将来能有幸福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彻底没了市场。为了顺应当今急剧的老龄化形势,中国政府去年还尝试重新诠释孝道,即经常探望父母。政府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经常和父母去看电影,一同去旅游,向父母解释互联网的用法。

政府的这一举措,不仅仅收获了赞许,也因为其中一些不切实际的建议而饱受批评。这也说明,传统孝道与中国现代社会老龄化的冲突,依然会持续下去。

供稿:德广联 编译:文山

责编:乐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