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Deutsch-amerikanische Beziehungen - Auf und ab mit Kennedy, Bush und Obama

2009年8月24日

1963年6月26日:在柏林舍恩贝格市政厅前,年轻的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做出了他著名的表白: "两千年前,最令人骄傲的一句话是:'我是罗马公民'。今天,在这个自由的世界,最令人骄傲的话是:我是柏林人。"最后那句话,肯尼迪是用德语说的。这是60年代德美关系中充满感情色彩的高潮。

1963年6月26日,肯尼迪在柏林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我是柏林人”。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在那个周日,数十万人在柏林向肯尼迪欢呼,商店关门,许多学校放假。1961年8月柏林墙建起来之后,希望听到美国人明确表态的不仅仅是柏林人。两年后,为了纪念柏林空中桥梁开通15周年,肯尼迪再次来到柏林。1948年6月,第一批运送补给的盟军飞机降落在西柏林。美驻德军事长官卢修斯·D.克莱用这种方式逾越了苏联军队的封锁。当时的柏林市长,后来成为联邦总理的维利·勃兰特(社民党)说:"就在柏林这座城市,德美友谊在可怕的战争之后诞生了。"

冷战把德国与美国联结在一起

1963年6月,肯尼迪在柏林受到盛大欢迎图像来源: dpa

首任联邦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基民盟,任期1949-1963)决定让年轻的联邦德国融入西方。朝鲜危机唤醒了对与苏联危险对峙的恐惧。此时,美国决心在德国,也就是在东西阵营对峙的中心地带,加强民主,使这个国家与西方强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确保它的安全。阿登纳把内政方面极具争议的重新武装问题与扩大西德主权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果然,德国西部的被占领状态于1955年终结,联邦德国成为北约成员国。

阿登纳吸着和平的烟斗 缔结歃血同盟

阿登纳总理多次前往美国。1956年,他来到威斯康星州的米尔沃基,这里被称为"美国的德国城市"。从历史上看,德国人是美国最大的移民群体。而当地原住民也十分尊敬这位客人。他们向阿登纳献上了印第安人的羽毛饰物,把他尊为"许多人的贤明领袖",彼此传吸象征和平的烟斗,歃血为盟。

约翰逊总统受到德国总理基辛格欢迎图像来源: dpa

德美同盟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始终十分稳固。虽然德国人反对重新武装和在德国土地上部署核武器的抗议行动造成了一些压力,但阿登纳的继任者路德维希·艾哈德(基社盟,任期1963-1966)仍然保持了与美国之间密切的伙伴关系,拒绝了法国及苏联的接近尝试。艾哈德相信,一旦出现危机,联邦德国只有依靠美国的军事支持才能挺得过去。

越战导致了第一次疏远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库尔特·乔治·基辛格(基民盟,任期1966-1969)任联邦总理的大联合政府执政时期,反对美国越南战争的抗议运动在德国也愈演愈烈。当时担任外交部长的维利·勃兰特的社民党公开要求结束在越南的一切军事行动。美国在越南的行动越深入,德国政府就越倾向于巴黎。当维利·勃兰特在1969年成为第一位来自社民党的联邦总理后,他以他的东方政策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试图与苏联缓和关系,这虽然在美国也引起了一些担忧,但却得到了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支持。

1994年7月12日,克林顿在柏林图像来源: AP

勃兰特的继任者赫尔穆特·施密特(社民党,任期1974-1982)和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之间的关系据说并不太好。虽然卡特在访问波恩时说德语,还引用了席勒《欢乐颂》中的诗句"一切人类成兄弟",但美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却存在分歧:关于美元汇率、经济问题、德国的核技术出口以及德国的东方政策。尽管如此,在德美的高度协调下,北约关于增加核武器的双重决议得以实施。然而在德国,关于增加军备的争论引发了大规模的和平抗议行动。德国人对美国的热情暂告段落。

"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把柏林墙推倒吧"

卡特的继任者,保守派的罗纳德·里根与新上任的保守派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基民盟,任期1982-1998)合作十分密切。里根坚定地奉行以军事强势对付共产主义和苏联的路线。他1987年6月的柏林之行被载入史册。当时的苏联已经明显衰弱了,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开始实施改革。伴随着反对军备竞赛的示威游行,里根在勃兰登堡门前对着25000名遴选出来的听众们说道:"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打开这扇城门。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把柏林墙推倒吧。"

城门被打开 -- 美国帮助德国实现统一

1989年,老布什总统夫妇受到科尔总理欢迎图像来源: dpa

这在两年之后就得以实现: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了,联邦总理科尔在推动两德统一的过程中得到了美国总统老乔治·布什的支持。早在1989年5月访问美茵茨时,布什就把德国人称为"领导群体里的合作伙伴"。西欧盟国法国和英国畏惧德国统一后所具有的优势地位,而布什则对德国寻求统一的愿望表示赞成。但他要求统一后的德国必须仍是北约成员。科尔总理后来说:"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支持。"1994年,他与布什的继任者比尔·克林顿并肩穿过敞开的勃兰登堡门。

参照约翰·F.肯尼迪的"无限团结"

2001年9月11日,纽约和华盛顿遭受的恐怖袭击同样令德国人感到震惊。赫尔穆特·科尔的继任者,1998年取代了科尔的联邦总理格哈德·施罗德(社民党)向美国保证"无限制的团结"。在联邦议会面前,他特别提到了肯尼迪1963年的柏林之行。施罗德说,"我是柏林人"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与德国之间令人难以置信的团结"。现在,要与美国人民团结一致。两天后,近25万人走上柏林街头,对美国表示声援。

要团结 不要伊拉克战争 -- 德国与美国的疏远

2008年7月28日,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在柏林受到热烈欢迎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美国对阿富汗实施进攻后,德国对其表示了支持,并为这场反恐战争派出了数千名士兵。此时,执掌白宫的是老布什的儿子乔治·W.布什。当美国提出进攻伊拉克的计划时,施罗德明确表示,布什不要指望会得到德国的支持,大部分德国民众也对伊拉克战争表示反对。施罗德2002年秋获选连任时,布什没有向他表示祝贺。2003年1月,50万人在柏林集会,抗议即将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在此后的几年中,德美关系冷淡而疏远。在严密的保护下,布什于2005年2月访问了美茵茨,他乘车驶过空无一人的街道。

"她很聪明,而且她热爱自由"

直到安格拉·默克尔(基民盟,任期2005至今)出任联邦总理,德美关系才再次被拉近。2006年初,默克尔赴华盛顿进行就职后的访问,布什对她在东德时期的那段历史非常感兴趣:"她很聪明,而且她热爱自由",他这样赞扬默克尔。德美之间的国事访问重新频繁起来,也更具个人色彩。默克尔在她梅克伦堡的家乡用野猪烧烤招待布什,布什则在他位于德克萨斯的牧场回请默克尔。不过,双方在气候保护及人权政策方面的分歧始终存在。

"Yes we can 我们做得到"-- 竞选时奥巴马就已在德国深受欢迎

直到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上台,德国民众才重新燃起对美国政治的热情。他们把他称为"黑皮肤肯尼迪"。2008年8月,奥巴马在尚未当选时就来到柏林,向20万人发表了演说。听众们则用他的竞选口号"我们做得到!"向他表示欢迎。这是继肯尼迪访德之后,柏林人和德国人第一次为一位美国政治家而兴奋激动,虽然他是在向德国等盟友寻求更多的支持。

作者:Andrea Grunau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