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脑溢血后入冬眠

2006年12月3日

德国每年有16多万人得脑溢血,也就是中风。继心肌梗塞和癌症之后,脑溢血是德国人的第三大死因。即使保全了性命,脑溢血也很容易留下后遗症,轻者嘴歪,重者截瘫。为了进一步减少脑溢血后遗症,医疗人员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方法:低温法。

低温法有助于减轻后遗症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脑溢血是由于脑血管壁破裂,血液渗出血管外,压迫脑组织而发生的。得了脑溢血以后,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尽可能迅速地送医院抢救,除了保全性命以外,尽早抢救还有助于减轻后遗症。在减轻后遗症方面,医疗研究人员近年来开始尝试一条新的思路,那就是尽可能快地让患者陷入某种人造的冬眠状态。用医学术语来说就是低温法。这种新的思路其实并不算新。德国威斯巴登的霍斯特-施密特医院的神经科专家哈曼(Hamann)教授就介绍说:“1806年俄罗斯就有记载说,用雪覆盖得脑溢血的患者,降低他们的体温,以提高救活的概率。”

当年俄罗斯的白雪疗法究竟有多成功,今天已无法予以估计,但是对哈曼及其同事来说,有一点是肯定的。他说:“目前在治疗领域,低温法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可以说是开始复兴。”

低温法意味着人工降低患者的体温,从正常的37摄氏度降低到32到34摄氏度。在这样的低温下,大脑的整个生化过程都会减慢,那么大脑对供氧的需求也会减小。如果愿意,你也可以把这种状况看作是放慢生命的步伐,就像播放慢镜头一样。哈曼补充说:“实际上这是对大脑实行的一种保护疗法。”

对急救医生来说,这样做等于是赢得时间,赢得抢救患者的时间。这种方法现在已经成功地用于抢救心脏停跳的患者,因为人造低温有助于减轻由于大脑缺氧所造成的后遗症。

但是在脑溢血方面,低温法还处于试验阶段。研究人员的设想是:脑溢血发作后,尽可能迅速地冷却患者,放慢它对全身的影响速度,提高大脑的康复机会。此外,救护医生也可也由此赢得更多的时间进行抢救,比如说利用所谓的溶解药物化解大脑中的淤血。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同时也不带副作用地冷却一个人呢?哈曼教授介绍说:“低温法利用一套特殊的冷却系统。医生可以通过患者腿上的静脉把一种冷却过的液体注射到血管里,加入血液循环的大流,由此降低血液的温度。另外还有特殊的冷却垫子,可以盖在‘衣冠楚楚’的患者身上,由垫子里的冷却液发挥降温作用。”

脑溢血情况严重、而且也失去知觉的患者,医生们可以着着实实地让他们陷入冬眠状态,持续时间可以长达三天。但假如脑溢血患者并没有失去知觉的话,那么对他们进行的低温治疗最多不能超过24个小时。哈曼介绍原因说:“降低体温,患者会感觉不舒服。他会浑身发抖,发抖的同时还会兴奋起来,所以我们必须给他配合吃药,吃混合药,一方面是为了减轻他对冷的感觉,另一方面是为了抑制身体的发抖,抑制这种令人不舒服的兴奋。”

神经科专家哈曼非常高兴地表示,动物试验已经很好地证明这种办法是有效的。他说:“试验结果非常出色。在动物身上进行的试验表明,低温法可以减轻脑溢血留下的后遗症,减轻效果有时可达30%到50%。”

然而,对人体进行的临床研究至今还没有几个。最大一项是美国克里夫兰进行的,但他们的受试者人数也只有60人,不足以得出可靠的结论。这意味着,必须在更大的患者群中进行新的临床研究。哈曼教授介绍说:“许多医院都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想,在今后3到4年内将会有新的研究结果出来,或许依靠这些结果,低温疗法就可以得到正式推荐,造福患者。”

进行这些临床研究时,专家们也必须注意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如说,长时间降低体温,就存在患者也许会得肺炎的风险。而且,低温法本来就不是针对每一位脑溢血患者的。哈曼教授告知,主要是症状严重者,也就说10%到20%的脑溢血患者才适合于接受这种疗法。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