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艾未未:德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大熊猫?

Sabine Peschel
2019年11月7日

艾未未说:“每个艺术家都是活动人士”。他不仅是作为概念艺术家,同时也作为作者出场。新近在柏林的新书介绍会上,他谈到了他与德国的关系。

Deutschland Kultur l Buchvorstellung "Ai Weiwei - Manifest ohne Grenzen" in Berlin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F. Sommer

(德国之声中文网)听上去很让人期待:艾未未终于想要用汉语阐明自己的论点--于是在柏林新书介绍会前一天,他提出了相关请求。主办者请来了经验丰富的口译员Jing Möll,以能用德语不折不扣传达出人们预期的这位艺术家的深刻见解。

然而,在柏林文化啤酒坊(Kulturbrauerei)的主宾席上,坐在艾未未和前德国政府人权事务专员勒宁(Markus Löning)之间的这位口译员却降格成了摆设。中国问题专家、曾长期当过记者的马尔曼(Gisela Mahlmann)从一开始就用英语提问,--那位中国装置艺术家便也始终用这一交际语言作答。

原因是否在于马尔曼的深度提问并无多少新意?艾未未众所周知的主题自然也是他刚出的这本新书《无疆界宣言》的主题。装帧精美的这本书探讨介于不同世界之间的存在、无时不在的异己存在感、全球范围的移民运动、日渐式微的人道。

活动现场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F. Sommer

艾未未称,此书提供了一种可能,使他能以多层次、深思熟虑的方式回答记者或专家们在数百次采访时对他提出的那些问题。并且,写书是简要表述自己对"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的思考最佳方式。按他的定义,艺术是"传承经验的同义词"。

太少公开对话

艾未未2015年来德。自他的作品《童话》(Fairytale)2007年在"文献展12"上展出以来,他成为观众的宠儿。在柏林呆了4年后,他还是离开了德国首都,去了英国的剑桥。离去前,他在接受《世界报》的一次采访中道出了他对他所认为的德国式民主的失望。他表示,时下的柏林再怎么开放,也是表面的,说到底,还是"自我中心"。

柏林听众们十分有兴趣了解艾未未在离开后如何看待他与德国的关系。他会强调积极的一面吗?会谈到与艺术大学硕士班学生们的工作吗?谈及这个城市里旺盛的文化和艺术生活?情况全然相反。

艾未未抱怨缺乏干预的机会。他说,在柏林生活的4年里,他很少有机会同记者或政治家交谈。而本来有着那么多紧急议题:难民境况、与中国的关系、目前香港发生的事。他说,作为艺术家,他受到尊重,但这并不能给他权利谈论德国事务、难民境况,或谈论对华关系。他指出,德中关系像一场永远的调情,"我不知道,德国人为何与中国有这样的蜜月关系"。

"德国人遵守规则,陌生的东西让他们害怕"

盘亘于听众们脑际的那些问号未见缩小。当艾未未谈到他的中心议题,直抒胸臆,再度要求对难民提供更多支持、表现出更多理解、尤其是更多人道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听众们的赞同态度。

这位著名的中国艺术家与全世界难民相认同,这也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他出生不久,他的父亲--著名诗人和文化官员艾青于1958年失宠,被流放到当时发展还非常落后的新疆。远离北京,全家人在那里生活了20年。父亲被禁止出版任何作品,直到1978年得到平反。艾未未说,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国内的难民。

德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大熊猫?图像来源: Reuters

为什么如此友善、收留了他和那么多其他难民的德国会与自己的同理心产生如此巨大的疏离隔膜?这让这位概念艺术家深深陷入思考。

他诊断的结果是:冷漠,--尽管他说得没那么直白。他表示,一般来讲,德国人更重视秩序和循规蹈矩,而不是热心肠,德国人谨小慎微,未知的东西让他们害怕。他说,"我一直无法理解,德国人何以不能表现他们的与人友善。"

挑衅者依旧挑衅

诺贝尔和平奖中国得主刘晓波的妻子刘霞也在听众席上。流亡柏林的刘霞极少在公共场合露面。她是艾未未的好朋友。艾未未高度赞誉作为摄影家和诗人的她,但也尤其钦佩她这个经受过无穷痛苦的人。艾未未感谢柏林给刘霞提供了住所。

坐在观众席的刘霞图像来源: DW/S. Peschel

刘霞本人不谙熟英语,不知道人们用英语谈了她的什么。另一名来自中国的著名柏林公民则未到场:作家廖亦武,德国书业和平奖得主。艾未未毫不掩饰对他的轻蔑:"廖亦武是一个我的确不喜欢的人。"

艾未未不会吝惜对任何人的他认为是有理的批评。为什么只有这么少的人参加挺阿桑奇的示威?为什么德国人不理解,人们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若有人在自行车道上走,他们为什么就会那么愤怒?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持种族主义立场?他们那种孩子气的对大熊猫的喜爱是从哪儿来的?还有足够多的尚未得到解答的问题有待于更多对话。一如艾未未最后带着笑意所说:会有足够的机会,交上新的敌人。

不过,这位艺术全能手暂时先会在另一个艺术场合活动:在罗马歌剧院,他将导演普契尼的经典作品《图兰朵》--影射时下的香港。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