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苏聪与顾城携手“水银灯光下的世界”

德国之声中文广播2006年5月13日

柏林:一部由苏聪作曲,据顾城诗歌改编的电脑歌剧搬上了舞台。脚本作者和导演同样是大名鼎鼎。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欢迎阅读德国之声记者在柏林为您采编的这篇报导。

图像来源: Cappelli, Targetti/MAK

柏林三月文艺汇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西方艺术节。在短短的11天时间里,该艺术节为观众们献上了100多场具有现代艺术风格的音乐会和歌剧。在今年3月底至4月初柏林现代艺术节期间,以影片“末代皇帝”中的主题曲而声名鹊起,并也因此摘取了奥斯卡作曲奖桂冠的华裔作曲家苏聪将其第三部歌剧-电脑歌剧“水银灯光下的世界”搬上了舞台。电脑歌剧可以说是苏聪的首创,其剧情取材于已故的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顾城的20首诗作,由德国知名作家米夏埃尔-欣德赫尔姆为其撰写脚本,导演是如今活跃在西方歌剧舞台上大名鼎鼎的陈士争。

中午 我抄台阶 一级 一级 都写满 这样 谁死了 就能说 血是怎么流的 ……

这是苏聪创作的电脑歌剧“水银灯光下的世界”中女高音李亚男演唱的歌曲选段。生与死象一条红线贯穿顾城的20首诗作,其中的绝大部分是他旅居国外-新西兰以后,尤其是在90年代初来德作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访问学者期间的晚期作品。

顾城生前曾多次表示,他是一个戴着纸帽子的幽灵,在人间与地狱间徘徊。他痛苦地寻找着真正的自我,在生死间挣扎。顾城的诗不仅打动了整整一代中国人,也引起了德国知名作家欣德赫尔姆的注意。在顾城自杀身亡的10多年后,这位德国作家,柏林三家歌剧院的老板竟成了以顾城诗作为蓝本的歌剧脚本作家。

“我对顾城的生平很感兴趣,他来自中国,来到了西方,自称已是地下幽灵,但还活在人世,他显然陷入了自我认同的危机之中。我来自原东德,在俄罗斯生活过几年,也经历过与顾城类似的心灵危机。所以我喜欢与自我毁灭题材有关的诗作。这也是顾城的诗令我着迷的原因。”

希望者,作业,暖天,机关,法门。。。顾城的20首诗为人们塑造了一个生死两朦胧的世界。主人翁分裂的人格分别由男女两位主角扮演,女高音李亚男和男低音龚冬健,构成鲜明的对比,代表生与死。这两位主角用中文演唱顾城的诗篇,合唱队则由德国演员组成,他们用德语演唱。在德国的三场演出结束后,德语媒体普遍评价说:苏聪长达1小时15分钟的电脑歌剧将大自然的声音与器乐曲有机地融为一体,为人们塑造了一个特殊的音响世界。那么,苏聪推出这部电脑歌剧的创意是什么呢?

“顾城的诗写得很抽象,对我来说,用传统乐器难以满足这部歌剧声音上的想象,所以只有借助电脑。比如挑选很有电脑特点的电的声音,但有时在表现喜庆场面,男女逗嘴时则模仿中国乐器的声音,对采样后的中国音乐因素进行部分异化。”

“水银灯光下的世界”由柏林、瑞士巴塞尔和澳大利亚等三个艺术节负责筹资。柏林演出过后也给苏聪带来了新的烦恼,那便是东西方文化间的沟通障碍。

“西方媒体都认为我的音乐写的很简单。我之所以将音乐写得通俗易动,是想将它作为开启难懂剧情和歌词大门的钥匙。我希望,观众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明白歌剧所要表现的意思。”

然而,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男女主角的中文演唱无疑为西方观众欣赏歌剧增加了理解上的障碍。难道这种中西两种语言兼有的演出模式是失败的选择?歌剧脚本作家欣德赫尔姆则不这么认为:“在欧洲,迷恋歌剧的观众都喜欢欣赏不同语言的歌剧。他们已习惯听意大利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原汁原味儿的歌剧,这是我们欧洲人的传统。” (祝红)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