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英雄难过美人关?

2012年11月12日

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彼得雷乌斯因婚外情而宣布辞职,媒体紧追不放继续爆料,而共和党阵营更是怀疑整起事件夹杂着“政治阴谋”。

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上周五,在伊拉克力挽狂澜,一向被视为"美国英雄"、乃至"道德楷模"的彼得雷乌斯(David Petraeus)宣布辞职,引发美国舆论一片大哗,各媒体把刚刚结束的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暂时抛到一边,全力追踪这位"军神"的婚外情。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体追踪报道,事件的始末也似乎逐渐显出端倪。

彼得雷乌斯自己在辞职声明中表示,"在结婚37年后,本人在涉入一段婚外感情时表现出极端糟糕的判断能力"。同时有媒体点名称,这场婚外情的主角是彼得雷乌斯的传记作者劳德维尔(Paula Broadwell)。这似乎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一位战场英雄倒在了美人的石榴裙下。这样的故事虽然也很具戏剧性,但毕竟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各大通讯社的报道却透露了一段更为曲折的情节。

彼得雷乌斯曾被认为是威信最高的现役美军将领图像来源: AP

"小三"和"小四"之间的斗争?

原来,彼得雷乌斯婚外情的败露并非"小三"对“原配”发难,而是缘起于"第四位女士":吉尔·凯莉(Jill Kelly)。据一名美军高级将领向美联社透露,凯莉在美军位于坦帕的麦克迪尔空军基地担任义工,职务是社会联络官。美军中央指挥部和特别行动司令部就位于这个基地。据美国媒体报道称,虽然37岁的凯莉在军中并没有正式职务,但显然与60岁的前美军高官彼得雷乌斯交情非浅。

几个月前,凯莉收到了一些恐吓邮件,威胁她不要"横刀夺爱"。据《纽约邮报》引述政府官员称,邮件中包括类似"我知道你干了些什么","给我滚开"以及"离我男人远点"这样的字句。受到威胁的凯莉惊恐莫名,以至于向联邦调查局FBI发出了求救。联邦调查局进行追踪之后发现,这些恐吓邮件来自劳德维尔,而其口中的"我男人"竟然是中央情报局局长彼得雷乌斯。

40岁的劳德维尔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参与撰写的彼得雷乌斯传记《全力以赴》(All In: The Education of General David Petraeus)是畅销书。也由于这层关系,曾是一名军人的劳德维尔与彼得雷乌斯关系异常密切。

彼得雷乌斯的传记作者劳德维尔(Paula Broadwell)图像来源: AP

尽管劳德维尔对凯莉接近彼得雷乌斯大为光火,但据彼得雷乌斯的密友表示,彼得雷乌斯与凯莉的关系"很显然没有超越友谊层面"。而凯莉在周日(11月11日)发表声明中也强调与彼得雷乌斯至今保持了五年的友谊。也就是说,自身扮演了"小三"角色的劳德维尔很可能仅仅是因为"捕风捉影"而忌妒心发作,却一手葬送了心爱男人的政治前途。

反对党认为问题没那么简单

一场"情妇门"闹剧眼看就要以彼得雷乌斯的下台而收场,但反对党并不愿意就此善罢甘休。因为彼得雷乌斯的辞职时机实在令人怀疑。按照原定计划,周四(11月15日)彼得雷乌斯本应该以中央情报局局长的身份出席听证会,就CIA未能在今年"9·11"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遇袭事件进行说明。在当时的袭击事件中,美国驻利比亚大使斯蒂文斯(Chris Stevens)及其他三名美国公民身亡。批评者指责中央情报局工作不力,导致使馆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遭到袭击。

共和党人认为,联邦情报局几个月前就得到了“情妇门”的相关线索,却偏偏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公布,显然"没安好心"。据说,奥巴马的国家安全主管詹姆斯·克拉珀尔(James Clapper)直到11月6日总统大选当天晚上才得到有关信息。克拉珀尔第二天与彼得雷乌斯进行了讨论,并建议他"正确的选择就是辞职"。而白宫方面则表示,奥巴马周四早上才得知这件事情。

美国国会国土安全委员会成员、共和党人彼得·金(Peter King)图像来源: AP

美国国会国土安全委员会成员、共和党人彼得·金(Peter King)对CNN表示:"我确实对此抱有怀疑。我认为必须看看事件进程,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按照规定,周四的听证会将由彼得雷乌斯的助手,现在代理中情局局长的莫雷尔(Michael Morell)出席。但是来自民主党的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费恩斯坦(Dianne Feinstein)对媒体表示,听证会仍有可能在稍后时间传召彼得雷乌斯。

奥巴马失去一位重要助手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奥巴马连任之后面临人事难题

一年前才上任的彼得雷乌斯现在黯然辞职,这让奥巴马在用人方面更加捉襟见肘。在第二个任期内,他不但会失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而且可能还要撤换现任国防部长帕内塔和财长盖特纳。

据称,最有可能顶替彼得雷乌斯出任中情局局长的是白宫反恐顾问、曾长期效力中情局的布雷南(John Brennan),他曾在奥巴马政权动用无人飞机打击基地组织的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综合报道:石涛

责编:李京慧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