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莱茵河——浪漫主义之河

2013年11月6日

2002年,莱茵河中上游河谷的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其实这段莱茵河谷的鼎盛时期,是在200年前浪漫主义诗人钟情于此的时候。

#### ACHTUNG NUR ZUR BERICHTERSTATTUNG ÜBER DIESE AUSSTELLUNG VERWENDEN### 4. Georg Schneider, Blick vom Niederwald auf Bingen, um 1800. Öl auf leinwand, 49 x 65 cm. Sammlung RheinRomantik Nr. 153 Bildergalerie zum Thema: Rheinromantik. Das Museum Siebengebirgsmuseum der Stadt Königswinter zeigt, welche Rolle Natur und Kunst am Rhein in der Aufklärung und der Romantik gespielt haben.
格奥尔格·施耐德(Georg Schneider)的油画作品:《从尼德森林远眺宾根》,1800年左右,收藏于七岭山博物馆图像来源: Siebengebirgsmuseum

莱茵河畔龙岩山(Drachenfels)上的古堡废墟,1816年让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一见即如此陶醉,以至他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写下了著名的诗篇《龙岩》。他兴奋地写道,若能在这座城堡峙立的龙岩山脚下终身栖隐,那将是最好不过的了。拜伦的诗作,如同打开了一道闸门,赞美大自然的诗歌一时铺天盖地,一发而不可收,甚至因此引发了时人游览莱茵河的热潮。今天,龙岩山的所在地--波恩附近安逸的小镇克尼格斯温特尔(Königswinter)的七岭山博物馆,生动地再现了德国这条最著名的河流向当年浪漫主义艺术家所展现的魅力。博物馆的位置得天独厚:人们只要在克尼格斯温特尔下了火车,壮观的龙岩山和矗立其上的龙堡(Drachenburg)便映入眼帘。

龙堡:"一幅奇景"

格奥尔格·施耐德(Georg Schneider)的油画作品:《月光下名誉岩上的古堡废墟》,1790年左右,收藏于七岭山博物馆图像来源: Siebengebirgsmuseum

正因如此,莱茵河畔的克尼格斯温特尔这个小地方,一直是各类旅游指南都要提及的目的地。历史上,并非只有像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 、克莱门斯·布伦塔诺(Clemens Brentano)或者约瑟夫·冯·艾兴多夫(Joseph von Eichendorf)这样的诗人造访此地,更有许多画家纷至沓来,领略这里多姿多彩的风光,并将其定格于画布。七岭山博物馆馆长埃尔默·朔伊伦(Elmar Scheuren)说:"深深吸引艺术家的,是这里独特的组合:一方面是很适合入画的自然美景;另一方面是人类的活动。"人类活动的标志就是林立莱茵河两岸的中世纪古堡。中世纪时,出于军事防御的目的,人们沿着莱茵河这条繁忙的通商要道修筑城堡。但在随后的几百年间,古堡渐渐失去了作用,新式武器的出现让它们变得毫无用处,用作居住也很不合适。朔伊伦馆长说,甚至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今天,这里还遗留了如此多的古堡,因为当年的城堡有些早被当成了石料场,从城堡上取下的石料被用来修建教堂一类的建筑。修建科隆大教堂的部分石料也来自莱茵河畔:人们开采龙岩山上灰色的粗面岩,运往科隆,一直持续到19世纪。

崇拜废墟和民族意识

对浪漫派的艺术家们来说,莱茵河畔古堡废墟的阴郁气息,正对他们艺术创作的胃口。当然,这些废墟也是备受19世纪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运动欢迎的政治符号和标志,而在当时的艺术家中不乏该运动的追随者。一方面,大自然的野性和原始状态让艺术家们兴奋不已;另一方面,他们也将文明和进步的信息付诸画笔。七岭山博物馆收藏了一幅约翰内斯·雅各布·迪茨勒尔(Johannes Jakob Diezler)1830年创作的油画《下兰施泰因和卡佩伦-史特臣岩》。第一眼望去,这幅画描绘了一幅完美的田园风光;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画家并不仅仅对美丽的风光感兴趣,他也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现代化设施:莱茵河上航行着一艘蒸汽船;河岸上可以看到葡萄园;一辆马车将游客载往河边。朔伊尔馆长解释说:"他们寻找的风景,就是文化风景。"

无名者的水粉画:《远眺吕德斯海姆和莱茵河》,1820/25年,收藏于七岭山博物馆图像来源: Siebengebirgsmuseum

罗累莱的诞生

浪漫派艺术家想象力丰富,借景抒情,抒发胸臆,闻名于世的神话传说罗累莱(Loreley)就是这样产生的。19世纪以前,罗累莱只不过是科布伦茨(Koblenz)附近圣戈阿尔斯豪森(Sankt Goarshausen)的一块普通页岩。由于莱茵河在此有急流暗礁,船只通行十分危险,所以发生过很多事故。关于那里有个女水妖的传说第一次出现在1801年。相传这个女水妖坐在岩石上,用梳子梳着她金黄的头发,用歌声迷住了过往的船夫,让船夫神魂颠倒。克莱门斯·布伦塔诺的叙事诗《在莱茵河畔的巴哈拉赫》描写了一个在巴哈拉赫村的女妖。当时的女妖和这块岩石还完全没有关系。直到19世纪20年代,海因里希·海涅重拾女妖的传说,并把巴哈拉赫的女妖搬到了罗累莱岩石上,让她在那里梳头。朔伊尔说:"这样,一个传说就诞生了。"类似的故事还有屠龙勇士西格弗里德(Siegfried)。朔伊尔说:"和龙的战斗纯属虚构。屠龙的故事最早在18世纪出现。经过几年的口口相传,最终变成了传奇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回忆的风景

约翰内斯·雅各布·迪茨勒尔(Johannes Jakob Diezler)的油画作品:《下兰施泰因和卡佩伦-史特臣岩》,1830年,收藏于七岭山博物馆图像来源: Siebengebirgsmuseum

实际没有的东西,干脆编造。瑞士画家路德维希·布洛伊勒(Ludwig Bleueler)描绘的莱茵河,就证明了幻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他画的一幅美因茨(Mainz)风光,表现了一座有人散步的公园,一辆火车从中穿过。朔伊尔馆长说:"实际上,当时莱茵河西岸的铁路线才刚刚开始规划。等这条铁路通车的时候,布洛伊勒已经去世三年了。"技术发展不仅仅改变了莱茵河的面貌。19世纪20年代末,也有成百上千的游客涌向这里。以往只能由画家在画作中描绘的美景,如今大众也能亲眼观赏。蒸汽客轮的问世,将旅行费用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甚至连英国皇室成员--也是因为受其民族诗人拜伦的诗作所吸引--亦前来欣赏这条备受赞誉的河流。19世纪末,莱茵河的艺术盛名达到了巅峰。20世纪,到异国他乡的旅行逐渐代替了到莱茵河畔的度假。然而,这条备受欢迎的河流并未完全被人遗忘。据称,海拔仅有350米高的龙岩山是欧洲被攀登次数最多的山峰。

作者:Sabine Oelze 编译:施彦

责编:叶宣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