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表里如一,坚如磐石的莱纳•坤泽

2013年12月7日

莱纳•坤泽是促成民主德国思想崩溃的关键人物,他的诗歌和散文是东德当局的眼中钉;来到联邦德国,也因直言不讳而遭受批评。

前东德诗人及作家莱纳•坤泽图像来源: imago/Sven Simon

(德国之声中文网)回顾当年东德作家圈内,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所导致的结果,仿佛已是另一纪元的历史故事。大约35年后的今天,年轻人很难想象,曾经在德国的一部分领土上发生过审查当道,知识分子被噤声的情况。众多有关斯塔西(前东德国安部)的电影和电视影片及图片,警醒着人们勿忘历史。然而,今天还有多少人会阅读当年如莱纳·坤泽(Reiner Kunze)、沃尔夫·比尔曼(Wolf Biermann)或克丽丝塔·沃尔夫(Christa Wolf)等人的作品?

镇静而坚定

当你与这位当年的活跃人物面对面时,感觉完全不一样:几个月前,莱纳·坤泽80大寿,媒体发出了祝贺报道。曾经名噪一时的这位东德诗人,如今沉寂了不少,或许这跟他当年与今天的行事风格有关。坤泽是个含蓄而谦虚的人,但这并不影响他几十年前反抗东德不公不义的作为。

坤泽的诗集,尤其是其散文小品集结而成的《精彩岁月》文集(Die wunderbaren Jahre),1976年得以在西德出版,并成为东德最重要的反对派之声。一年以后他被驱逐出境,与他出身捷克斯洛伐克的医生妻子一同流亡联邦德国。

2008年:坤泽与妻依丽莎白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无关勇敢

有人认为他当年的所作所为堪称勇敢,但坤泽并不作如是想,他说:"勇不勇敢完全不在我们的思考范围内。只因事关重大,使我们做出了反应。当思绪涌现时,除了将之落笔成诗外别无选择" 。 今天,坤泽纯粹是以诗人的视野谈起那政治动荡的年代, 他指出:"那些思绪源于事实,而事实导致了我们的作为。我们无法无动于衷,我们的思想在酝酿,并有将其诉诸文字的需求,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真正是"为写作而生"。而这么说,或许不合坤泽的风格,太戏剧化。他是个行事低调的人,说话总是压低了声调。但坤泽的话语铿锵有力。回顾从前,他认为自己创作的数量不多,而事实是:他从未因写作灵感而发愁过。

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

坤泽的诗作大部分很短,《精彩岁月》展现的思绪也有如"蜻蜓点水",却让斯塔西和党内权贵们恨之入骨。坤泽的忠实搭档沃尔夫·比尔曼则是完全不同的典型:同样勇气过人,却高调喧哗,公然挑衅:一把吉他和犀利的言辞是他克敌的装备;坤泽则作风迥异:他坚持不懈、决不妥协、思想深刻,而最主要的是他独立的人格特质。坤泽1977年抵达西德时,选择落脚巴伐利亚 - 当时保守派政治家弗兰茨-约瑟夫-施特劳斯(Franz-Josef-Strauß)的"王国",致使西德某些(左翼)人士对他极不谅解。

1976年:词曲作家沃尔夫·比尔曼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在他移民西德之前接受西方电视台的一次采访,也遭致东、西两方的批评。到底何故他得罪了众多同情者呢?坤泽回忆道:"当时我说:我们所来自的地方,不会再开启人类的新篇章。我所说的地方,不是指地理方向,而是东德政权" 。他的此番说法曾导致群情哗然。

人性化的社会主义之梦

坤泽回忆说,此后一些朋友和同情者也开始与他保持距离。其实当时西德也有许多知识分子梦想着一种具有人情味的社会主义,而坤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不带任何浪漫色彩,当然极具挑衅性。

1978年国际笔会年会上,坤泽(右二)与笔会会长Walter Jens(左二)及同事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Karl Schnörrer

而这种直言不讳又令包括政治人士在内的不少人感到佩服。今天,坤泽属于东德时期不受意识形态束缚,致力争取言论自由的伟大及勇敢的文学家之一。

现任德国联邦议院议长拉默特(Nobert Lammert)在诗人80大寿的庆祝仪式上指出:"很早以前莱纳·坤泽就进入了我的文学生活,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起而行,积极追求实现理想,而与此同时又显而易见地对社会现实采取冷静而沉稳的反应方式,令我深感钦佩。"

快乐时光

1977年,坤泽在南德定居后,开始了他硕果累累的创作期,他说:"那是我们生命中最有创意和最快乐的岁月,可这并不表示那些年月都过得单纯而顺利。至今我们的日子仍存在复杂性。"

"拉默特说:"迄今我极少从一个作家本人的言行中,完全印证他书中几乎所有的思想和观念。"

联邦议院议长拉默特图像来源: KAS

如果你亲历现今80高龄的坤泽本人,就会理解拉默特话中的含意:是他那种令人产生敬意的,发诸内心,宁静而坚定的信念。当你在这位德国历史人物的面前聆听他讲述那久远年代的故事时,你会觉得,似乎感受到了历史的呼吸和脉动。

作家:Jochen Kürten, 编译:杨家华

责编:李鱼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