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西方军工企业如何从乌克兰战争中吸取经验教训?

德正 路透社
2025年9月19日

欧洲国家现在认为必须以又多又快的方式重新自我武装,这既是为了维持乌克兰的战斗力,也是为了应对可能迫在眉睫的更大范围的冲突。

乌克兰战争每天都消耗大量武器弹药
人们越来越担心乌克兰战事恐怕将持续下去,并将继续消耗大量武器。图像来源: Anatolii Stepanov/File Photo/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正在继续努力阻止乌克兰战事。他还表示,他已收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承诺,在习的任期内中国不会攻打台湾。

然而,现实是,人们越来越担心乌克兰战事恐怕将持续下去,并将继续消耗大量武器。美国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盟友担心,如果俄罗斯或中国认为自己能够轻松取胜,就会进一步发动掠夺领土的战争。

更多阅读:德国加码援乌:战场催生新科技?

上周在伦敦东部举行的国际国防和安全设备展览会是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之一,众多企业都希望搭上欧洲乃至全球不断增长的国防开支这班车

展会期间以及展会开幕前,英国发布了一系列重要公告,包括向挪威出售英国制造的反潜护卫舰的协议。但与此同时,多家中小企业也抱怨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政府在授予合同方面往往过于迟缓,导致雄心勃勃的初创企业陷入资金困境。

展会期间,科技巨头谷歌与英国政府签署了一份价值4亿英镑的协议,用于开发安全的云计算系统,以便与美国及其他盟友更好地共享信息。

但优先事项往往是研发那些可以迅速规模化生产的武器系统,而且成本足够低廉,以便能大规模使用而不至于造成巨额开销。这其中包括研发新一代价格可负担的“拦截型无人机”,能够击落其他无人机和导弹,成本远低于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

“爱国者”导弹每枚售价超过400万美元。无论是在乌克兰,还是对于美国及其盟友的自我保护,都需求旺盛。乌克兰尤其致力于寻找成本更低的方案来击落俄罗斯导弹。

对于最具进取心的军工企业而言,其增长速度令人瞩目。两年前在伦敦DSEI军火展上展出时,爱沙尼亚地面无人载具公司Milrem还在为其最新项目争取欧洲资金。如今,Milrem的基础型地面载具已被十多个国家采用。这些国家都能获得部分来自乌克兰战场的共享用户数据。除了价格高的外国无人载具外,乌克兰还自行研发并部署了成编制的更廉价的遥控地面车队,用于执行更危险的任务。

更多阅读:台军实测美售海马斯 射程可覆盖福建沿海

这些任务包括撤离伤员、道路清障、弹药补给,以及其他一系列原本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工作。正如一名乌克兰军官所说:“我们根本没有那么多人手,只能靠技术来弥补。”

对于尚未在乌克兰测试装备的外国企业而言,这引发了一场争相将新装备送上前线测试的竞赛。

汽车制造商IDV是众多专注于提供更高程度自主性的公司之一。这家企业提供的技术允许一名驾驶员同时操控多辆军用卡车,或让车辆在执行任务后(如运送伤员)能自行从前线返回更安全的基地。

乌克兰有哪些防空武器装备?它们有效吗?

02:35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这家企业的经理杰夫·戴维斯(Geoff Davis)表示:“我们看到从后勤到路线清理等一系列任务都对机器人技术充满需求。这些新技术将彻底改变现代冲突中的作战效能和效率。”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相信外国制造商能像他们所声称的那样,为乌克兰带来显著优势。因为乌克兰前线每天消耗的武器数量极为庞大,如果依赖这些昂贵的西方系统,其成本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乌克兰官员和专家描述了前线双方由无人机所构建的一条长约 30 公里的“死亡地带”。任何在该区域移动或产生显著热信号的人员或车辆都可能成为被打击的目标。

英国前军人、政治人物鲍勃·西利(Bob Seely)撰写过与乌克兰相关书籍。他说,如果一个军队使用那些价格数万美元甚至更高的昂贵无人机,就可能轻易陷入每周消耗数十亿美元的境地。

他警告说:“西方的军工模式已经破产了,”除非它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武器。

美国工厂加班为乌克兰生产弹药

02:3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据Politico报道,莱茵金属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明·帕珀格(Armin Papperger)说,由于在选址问题上存在分歧,该公司在乌克兰境内建造弹药厂的计划被推迟。

不过,该公司确认工厂的建设仍在进行中,而且乌克兰也将在今年年底前接收莱茵金属的“天空卫士”(Skyranger)防空炮。支持者认为,这一系统可能会成为前线对抗无人机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并可能带来另一场重大的战场态势转变。

但这也引出了另一个挑战:各国竞相投资,可能被很快就会过时的装备拖累。西方军队及其相关产业过去一直在努力应对这一挑战,但这一次的风险可能要高得多。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