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西藏游牧民定居 面临经济文化冲击

叶宣/石涛(法新社)2016年3月26日

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西藏牧民放弃游牧,进入村镇定居。他们的生活变好了吗?法新社记者走访了一个移民村。

Fotoreportage in Tibet (Ausschließlich zur Verwendung Reportage Sean Gallagher)
图像来源: Sean Gallagher

(德国之声中文网)洛桑(Lobsang)和他的妻子几十年如一日在青藏高原上过着游牧生活,放牧羊群和牦牛,直到几年前他们响应政府的号召放弃自己的牲口改为定居生活。

现在这对四十多岁的夫妇生活在距离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约一小时车程的一个移民村,一排接一排外观一致的蓝顶灰墙的水泥房。"自从我们搬到这里来,一起都改变了",洛桑的妻子扎西(Tashi)说,"我们的钱用完了,洛桑找不到工作,酒喝得越来越多。"

中国政府表示,藏区的城镇化会推进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改善游牧民的生活条件,还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同意搬迁的居民将获得城镇户口,在住房、医保和就学方面,政府免费提供或给予高额补贴。

但批评者指出,这是一种一刀切式的办法,许多牧民没有像官方许诺的那样过上好日子。2000年代初,政府曾推行自愿的部分定居,即让老人和孩子进城,青壮年牧民则继续保留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而目前的城镇化政策则没有这么灵活。

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Erasmus University)社会学研究所的菲舍尔(Andrew Fischer)对法新社说:"现在对牧民采取一概搬进移民村的政策,认为这对他们有好处。"他指出,这会带来失业、酗酒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靠什么生活?

在洛桑居住的移民村里,一些居民抱怨自己没有就业和获得一技之长的机会。42岁的卓嘎(Dolkar)对记者说,他现在还没有找到固定工作,很后悔两年前卖掉了最后两头牦牛。"本来觉得这是一大笔钱,可没想到城里的东西都这么贵。"

图像来源: AP

牧民在城里能找到的工作收入都很低,比如作建筑工和清洁工 。但不少以前生活自足、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牧民不愿干低三下四的工作。

菲舍尔说,只有在有足够就业机会的情况下,让牧民进城才会给他们带来好处。"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市场上摆摊卖饺子。如果没有工作,进城后生活也不会有改善。"

易于政府控制管理

批评者认为,藏区城镇化的目的之一是便于政府控制管理。2000年以来的统计数字显示,藏区城镇居民的人口增长了近60%。5年前,官方开始推广所谓的"干部驻村"。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曾表示,每个村庄都应成为抵御、打击分离主义渗透的"堡垒"。

人权观察组织的中国分部主任里查森(Sophie Richardson)表示,城镇化使得原先分散的牧民集中起来,而居民对政府的依赖性更大,总之变得更易于控制。

环保专家也指出,定居政策不能有效保护草场,反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停止使用草场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内蒙古农牧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的专家孙杰说,在草场上放牧是一种自然的生态循环,土壤和植物的健康生长需要有吃草的牲畜。否则会有外来草种入侵,改变土壤的自然特性,加速水土流失。

住进新房、用上自来水的牧民的民族认同感也受到挑战。有人抱怨孩子在学校里只有汉语教学。" 我的孩子以后就不会知道我们的历史、不会了解西藏的传统",6年前搬进新居的牧民多杰(Dorje)说:"我的孙子辈大概不会知道我曾是个受人尊敬的富裕的人,他们将只见识贫困。"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