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评论:对北京的一次工作访问

2014年7月8日

默克尔总理此次访华之行是常规之行,无惊人之举。冯海因认为,就很可能迎来艰难时期的两国关系现状而言,这不失为一个良好现象。

Angela Merkel in China 7.7.2014
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默克尔总理的此次访华之行中有两件事情会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其一,默克尔居然不得不在中国总理李克强身边批评美国NSA调查委员会的间谍行为;其二,德国经济界的代表们显然持这样的观点,即:应注意对中国“作更积极的报道”。人们自然应喜爱这个如今已不可放弃的经济伙伴,但是,德国企业家们也应该知道,在德国,媒体的运作不同于中国,不受政府的操控,而是独立的,只对其受众负责。

默克尔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2014.7.8)图像来源: Reuters

双边关系制度化

除了这类边缘事件外,德国总理的北京之行如今已很少能制造出什么惊天要闻,这其实是两国间关系日益密切的标志。昨天还是耸人听闻的事件,今天几乎已属常态。而默克尔此次北京之行在天安门广场受到礼炮待遇,这并不寻常。绝不是哪位国宾都有这样的礼遇。至于价值数十亿的经济协议的签署目前已属于德国总理中国之行的固定组成部分,也并不就降低了相关协议的价值。默克尔总理此行的成果未超过人们的期待:对话论坛、经济会谈、访问地方省份、对大学生们发表演讲—以及可能在闭门条件下谈及人权议题。默克尔总理对北京的第七次访问显示,对北京的工作访问如今已类似于在巴黎的工作访问,它们已惊人的相当制度化了。

黄金年代成追忆?

这是一件好事。因为,经济界推动的德中伙伴关系可能即将迎来困难年代。在华欧洲商会主席警告说,“在华'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了。尽管李克强在与默克尔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上主动谈到了人权问题,中国国内对异议人士的压力一直在加大。在对外关系上,例如,在南中国海和东海,紧张局面也在增加。默克尔访华之时正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77周年纪念日。这自是一种巧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出席了纪念集会。这些天,那些平时亦随处可见的对日本战争罪行的卓有成效的纪念旨在达到这样一个政治目的:外部树敌能使全民团结在中共周围;与此同时,中国在尖阁诸岛/钓鱼岛的主权争议中的地位得以增强。由此而言,默克尔离开北京翌日,所谓的美中战略及经济对话便拉开帷幕,亦属偶然。这一对话想必要比默克尔的会谈气氛激烈得多。鉴于中国的行为越来越富于进击和攻击性,《华盛顿邮报》已认为,目前的美中关系是理查德·尼克松以来最糟糕的。柏林现在尚可扮演斡旋人角色。然而,一旦时隐时现的冲突激化,德国将不得不表明自己的立场。

德中两国总理出席双边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签字仪式(2014.7.7)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作者:冯海因 编译:凝炼

责编:洪沙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