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评论:立陶宛挑战中国 风险虽大 却是明智之举

Konstantin Eggert
2021年4月6日

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宣布退出北京出资主导的“17+1”论坛。德国之声评论员Kontantin Eggert认为,此举充分显示出大西洋两岸盟友的精诚团结,在21世纪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Litauen - Der Hafen von Klaipeda
克莱佩达港口(Klaipeda)是立陶宛唯一的海港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2012年成立的“17+1”论坛当中,除了中国之外,还包括中欧、巴尔干以及波罗的海的17个国家。按照官方说法,该论坛的目的是推进各国间的投资和贸易。

事实上,更为人们熟知的是,该论坛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在全球推动基建项目。

立陶宛一方面拒绝同北京合作,另一面还表示出同台湾发展贸易关系的意向。作为欧盟成员国,立陶宛的举动显然需要极大的勇气,尤其是在欧盟刚刚同中国就一项投资协定达成共识的大背景下。立陶宛的做法同匈牙利等其他几个亲北京的中欧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立陶宛也做好了为此付出代价的准备。

立陶宛以本国超越党派的外交路线引以为傲。这一外交路线的精髓是注重北约合作以及反对专制政权。立陶宛人喜欢将自己的国家称为“前线”,并敢于同普京治下的俄罗斯以及卢卡申科治下的白俄罗斯公开抗争。


尽管立陶宛只是一个人口不足三百万的小国,但却是持续不断的俄乌冲突中,乌克兰重要的支持者。立陶宛为乌克兰军方提供人员培训以及医疗救助,并在外交及政治层面上向乌克兰提供支持。对于俄罗斯反对派来说,立陶宛则是首选的移民目的地。

立陶宛的做法常常令人惊叹,欧盟内部尤为如此。很多人不禁要问:“一个中等收入水平的欧盟小国,为什么会如此热衷于向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发出挑战呢?”

德国之声评论员:Konstantin Eggert


立陶宛的历史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答案。立陶宛人从本国历史中吸取了教训,尤其是20世纪那段波罗的海三国被斯大林吞并的惨痛历史。而其中最重要的教训就是:面对专制政权,小国最重要的政治资本就是尊重。要想赢得对方的尊重,就必须表明立场,并做好为此付出代价的准备。正因为如此,普京和习近平尽管并非心甘情愿,但也不得不表露出对立陶宛的敬意。

立陶宛现在的步骤显然是要激怒北京,从而迫使对方采取报复措施。如果北京决定对立陶宛实施贸易制裁,那么立陶宛的出口商们也会立即开辟新的市场,毕竟他们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经验。当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并在乌克兰东部挑起战争后,欧盟宣布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而作为报复,普京则对多种欧盟产品实施了禁运。

向拜登发出信号

立陶宛新总理因格丽达·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Kulbis

立陶宛期望其强硬的对华路线会引起华盛顿的关注,毕竟美国是立陶宛最重要的北约盟友。同一些对北约已心生厌倦的欧洲国家相比,立陶宛一直对北约持极为坚定的支持立场。
拜登政府的对华路线似乎同其共和党前任差别不大。北约其他成员国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公开表态,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面对中国的威胁恐吓,立陶宛宁可损失物质利益,也不肯屈服的决心,无疑为欧洲国家树立起了难得的榜样。

这样一来,立陶宛既发挥了远远超越本国实力的政治影响力,又能获得华盛顿的认可。种种迹象显示,维尔纽斯的政治家们已经意识到,21世纪北约盟友精诚团结的意义就在于,共同应对新的全球挑战。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