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迪伦老爷子:大明星,好作家

Jürgen Brendel/王凡2016年10月13日

75岁的鲍勃·迪伦是音乐传奇、时代符号。对于这个世界而言,他似乎是不可替代的。如今,他又荣获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

Bildergalerie Internationale Stars in China - Bob Dylan
鲍勃·迪伦2011年在上海演出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P. Lopez

(德国之声中文网)老爷子鲍勃·迪伦(Bob Dylan)成为了今年诺贝尔奖的大冷门,现年75岁的他摘下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不想做偶像

"没有好嗓子的最伟大歌手",有人曾经这样评价他。这用来解读不寻常的鲍勃·迪伦并不合适,就像描述他是民谣/摇滚歌手一样不合适。迪伦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总可以从俗套中脱颖而出,从那些外界附加给他的音乐流派定义中解放自我。

看起来,似乎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他1965年在新港民谣音乐节(Newport Folk Festival)上给了粉丝、乐迷们的第一剂猛药。当时,音乐史正要将他定义为民谣、蓝调和抗议运动的偶像,而他带着电吉他和摇滚乐队出场。他的支持者当时可不仅是目瞪口呆:他们将这场演唱会看作是一种对民谣的背叛,将迪伦赶下台。

在这起事件前,迪伦的事业发展比较单线条。他在1941年出生于明尼苏达州杜鲁斯小镇的一个犹太裔家庭。上世纪50年中期,他用开始本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在自己的高中乐队中唱摇滚歌曲。195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他发现了自己对民谣的偏爱。一时间对他而言,伍迪·格思里、皮特·西格这样的左派民谣歌手变得比小理查德等摇滚大腕更重要。

民权艺术家

命运驱使着迪伦来到纽约格林尼治村。在这里,他引起了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琼·贝兹(Joan Baez)的注意,并受邀参加贝兹的巡演。迪伦不仅得到了在更多观众面前表演其作品的机会,同时树立起一个政治抗议者的形象。他狂野、愤怒的歌曲(例如"Masters Of War"、"A Hard Rain's A-Gonna Fall")非常适合民权运动。

迪伦和琼·贝兹在60年代初热衷于民权运动图像来源: gemeinfrei

1963年,迪伦与贝兹一起出现在著名的"进军华盛顿"大游行的队伍中。他在民权运动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延续至今。美国《新闻周刊》称,迪伦对于流行乐的作用就相当于爱因斯坦对于物理的作用一样。

艰难岁月

1966年夏天,迪伦在骑摩托车时发生了一起车祸,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一段时间,专注于在伍德斯托克附近的家庭生活。即便在1969年大名鼎鼎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这个被滚石杂志列入"50个改变摇滚音乐历史的时刻"的舞台上,这位摇滚和流行音乐先锋同样缺席。

这段休整也意味着告别令人疲倦的日程表以及令人作狂的摇滚乐手生活。对于迪伦而言,70年代是艰难而多变的一段。他经历了与萨拉婚姻的破裂、艺术上的瓶颈、为粉丝所诟病的皈依基督教。如今回头看,迪伦的80年代同样起起伏伏:几张并不叫作的唱片、酗酒问题、混乱的演唱会;另一方面,他凭借与其它三位知名音乐人组成的全明星乐队"Traveling Wilburys",以及其著名的全球巡演(Never Ending Tour)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此外,他在1985年与自己的伴唱歌手结婚。

由总统奥巴马颁发总统自由勋章图像来源: Reuters

获奖无数

迪伦获奖多得几乎数不过来:11座格莱美、奥斯卡金像奖、普利策奖等等。在2012年,迪伦获得了由总统奥巴马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这一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此外,迪伦也曾经演戏、出书,活跃于文化圈多个领域。迄今为止,他已经卖出近一亿张唱片--不过这个事实恐怕让他难过,这个数字比贾斯汀·比伯的要少。

不过,估计老爷子对此不会在意,美国历史学教授、研究迪伦的专家这样评价迪伦:“鲍勃·迪伦做的--特别是他在60年代做的是:用语言表达那些其他人无法表达出来的想法与感情。”

相信诺贝尔奖委员会也认同这一点,因此在2016年的金秋十月将大奖颁给了鲍勃·迪伦。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