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穿戴名牌添自信?

2013年2月11日

欧洲奢侈品在许多中国中产阶级成员中备受追捧,尤其是年轻一代人更是购买力旺盛,引起《南德意志报》的关注,而年龄相差不远的富士康劳工的遭遇同样没有被德国媒体遗忘。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近年来,奢侈品在中国日益受到追捧。周一(2月11日)出版的《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 Zeitung)就以"为奢侈品而疯狂"为题对此现象进行了一番分析:"西方奢侈品在中国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年轻人。咨询公司麦肯锡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5%的奢侈品购买者年龄不到35岁。相比之下,西欧的这一比例只有28%。谁要是买一个LV的包或者Prada的套装,在人民共和国就会显得很有面子。其后果是:一名平均年收入为25000欧元的中国新兴中产阶级每年要为购买奢侈品花掉大约2000欧元,占其收入的9%。咨询公司通亚(Access Asia)的创始人保罗•弗伦奇(Paul French)表示,'有些人为了买一个LV包可以吃半年的加热食品'。"

中国人不但喜欢来自欧洲的奢侈品,就连审美倾向都开始向欧洲靠拢:一头金发和轮廓分明的脸庞成为时尚潮流。许多中国人为了"双眼皮"而接受美容整形手术。随着人们对于欧洲日益倾心,有些人已经不满足仅仅拥有一个Prada包,而是必须要到原产地意大利买才行。

中国有钱阶层甚至可以负担私人飞机图像来源: AFP/GettyImages

居住在上海的时尚业咨询师伊森贝格(Christiane Isenberg)对《南德意志报》表示,对于欧洲时尚的夸张追捧体现出一种新的"中国自信"。"她的理论是:年轻的中国人对未来保持乐观,期待工资和富裕水平都会提高。昂贵的LV包和Manolo Blahnik鞋都是对自己辛勤工作的报酬,其中也包括提前预支的那部分。它们体现了成功。"

富士康建工会拉拢劳工?

对于中国的城市中产阶级而言,欧洲时尚潮流已经不再遥不可及。但对于那些进城务工的打工仔来说,还是要为每个月的工资而发愁,即使他们手中生产的是最为时尚的iPhone。

《法兰克福评论报》(Frankfurter Rundschau)网络版发布了一篇报道,名为"为iSlaves建立的工会",iSlave是人权组织根据苹果产品的命名原则新造的一个词,讽刺苹果及其供应商无视劳工利益,视工人为"奴隶"(slave)。

报道首先提到,一到过年时分,许多工厂主都要担心年后是不是还能有足够的工人。因为这段时间往往是民工"跳槽"的高峰期,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好的收入和工作条件。而富士康选择在这个时候宣布将在下辖工厂内建立独立选举产生的工会组织,显然是意有所指。

"尽管富士康在2006年就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建立了一个形式上的工会。但就如同往常一样,这个工会完全操纵在管理层手中。国家工会组织一般而言并非劳工利益的代言人,而是对企业和地方政府负责,他们都追求高盈利和企业顺利运营。"

2012年9月富士康太原厂区发生骚乱图像来源: Reuters

2009年前后,富士康连续发生员工跳楼事件,一时引起舆论大哗。而去年秋天,富士康在中国北方的一处工厂还曾发生骚乱,导致停产数天。据媒体报道,在一些员工不足的地区,富士康甚至贿赂当地职校负责人,强迫学生进厂"实习",其中甚至包括未成年人。

由于富士康以往在劳工权益方面纪录不佳,专家们对于这次宣布建立工会的消息依然保持谨慎。中国劳工通讯的科洛塔尔(Geoffery Crothall)对《法兰克福评论报》表示,富士康组建工会是否成功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是否真正愿意允许劳工自行组织、集体行动,"关键并不在于选举有多么民主,而是富士康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劳工代表为劳资谈判的伙伴。但从其他企业的经验来看,成功机会令人存疑。"

编译:石涛

责编:雨涵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