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指违《反垄断法》 辉达面臨中国调查
2025年9月16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週一(9月15日)发布公告称,经初步调查,认定美国企业辉达(Nvidia,又称英伟达)违反中国的《反垄断法》,因此决定展开进一步调查。
公告内并未具体说明辉达如何违法。若依《反垄断法》处置,违规企业可能面臨罚金,金额是其前一年销售额的1%至10%。15日,辉达在纽约的股价下跌约2%,但随后有回升。
消息公布之际,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正在西班牙马德里参加第四轮美中贸易谈判,他说双方在会议中有讨论到辉达遭调查一事,称中国此举“时机不好”。
路透社分析指,中国选在此时调查辉达,可能让中方在谈判中更有利。此外,这也可能是要反制特朗普政府上週五(12日)以国安为由,把23间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一事。13日,中国商务部还接连发布公告,先是宣布对美国进口的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后又对美国在半导体积体电路(又称集成电路)的相关措施展开“反歧视调查”。
中国顾问公司Plenum的分析师柏正远(Bo Zhengyuan,音译)说:“这是一个警告,如果美国的出口管制体制继续沿用过去几年来的做法,就会招致恶果,而且中国也乐得让美国企业承受损伤。”
《纽约时报》引述中国美国商会前法律顾问罗斯(Lester Ross)观点指,中国政府是在运用手上的监管武器和外交谈判手段,试图增加中国取得先进半导体的管道,并超越外国竞争对手,以降低中国对外国的依赖。
辉达发言人马里尼兹(Hector Marinez)回应称该公司遵守法律,“会继续配合相关政府机构评估出口管制对商业市场竞争的影响”。
黄仁勋对中国“魅力攻势”无效?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再次对中国发起关税与贸易战以来,身为全球AI科技龙头的辉达被卷入美中科技角力的漩涡核心。辉达执行长黄仁勋今年至少三次造访中国,每回都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但如今辉达遭调查,也显示黄仁勋个人的“魅力攻势”效果有限。
辉达在中国的业务去年占其总营收的13%。不过,在美国的出口管制下,辉达最先进的AI芯片不能合法销往中国,因此辉达为中国市场设计了“降规版”产品,包含H20芯片。今年4月美中贸易战延烧时,H20也曾被纳入出口管制,直到8月特朗普表示已跟黄仁勋谈成“分润协议”,美国允许辉达恢复H20出货,但辉达须上缴该收益的15%给美国政府。
然而,即使美国政府开了绿灯,中国企业也有强劲需求,中国网信办却对辉达提出数据安全疑虑,质疑其芯片设有可远端操控的“后门”;辉达否认此指控。路透社消息指,中国工信部陆续约谈了腾讯、字节跳动等公司,建议尽量不要使用辉达芯片。
对此,台湾智库科技、民主与社会研究中心(DSET)海外研究员江旻谚曾向DW指出,此举背后的考量是,中国想减少本土企业依赖外国芯片,也想确保国内市场的需求足以喂养华为持续推进本土技术,但同时却也未能断定其本土的替代产品能否完全取代H20,因此并未彻底禁用。
对辉达的反垄断调查是怎么回事?
中国政府于去年底对辉达启动初步反垄断调查,称其涉嫌违反先前收购迈伦科技公司(Mellanox Technologies,又称迈络思)时做出的承诺。
迈伦科技是以色列与美国的跨国网络公司,拥有InfiniBand高效能网络互连和高速的乙太网络技术。2019年,辉达宣布以69亿美元並購迈伦,隔年跟中国监管机构达成协议,条件是继续供应高科技的绘图处理器给中国,但后来美国对中国施加一连串出口管制措施,禁止辉达出售最先进产品给中国企业。
谘询机构Futurum Group的半导体分析师王韦杰(Ray Wang)向路透社表示,迈伦的技术让辉达得以提供全球最顶尖的网络科技,重要性仅次于辉达的CUDA运算平台。
王韦杰说:“真正引发担忧的是,中国可能施加新的限制措施,让辉达难以销售网络解决方案给中国客户……这项业务每年有数十亿美元的规模,而且随著数据中心的网络需求增加,它还在成长。”
不过,王韦杰认为,中国调查辉达一事,“不应被解读为要把辉达踢出中国”。他说,即使最后反垄断调查的裁决不利于辉达,对中国自身带来的冲击恐怕还会比对辉达更大,因为中国正努力扶植本土半导体产业,试图发展出能替代美国科技的本土产品。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