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长平表示,在德国,孩子们要参加博物馆面向青少年举办的活动非常容易,但很多活动无人问津。图为柏林犹太博物馆ANOHA儿童世界的资料图片图像来源: Kira Hofmann/dpa/dpa-Zentralbild/picture alliance(德国之声中文网)我去博物馆接女儿,她在这里参加一个儿童周末艺术项目。
活动结束了。和女儿一起朝我走来的,还有项目的指导老师。老师问我:我可以带您女儿一起接受记者采访吗?
老师让孩子公开露脸,必须征得家长同意。在这份同意书上,列出了孩子可能会被记者提问,可能会被拍照和录像等事项。
我觉得这个老师非常面熟。等她和女儿离开之后,我赶紧查了一下,原来她是这家博物馆的前馆长、一位知名的艺术家。
我又查了一下这类项目的其他指导老师,发现知名艺术家不止一位两位。受政府财政资助,这类项目几近免费,也是艺术家们为儿童教育所作的贡献。
活动内容大体如下:确定一个主题,指导老师先带孩子们参观特定的展览,然后一起坐下来讨论,做相关的手工作品。就我女儿的体验,这类项目大多有趣味也有意义。
要参加这样的活动非常容易。各地都有一些非常方便的资讯网站,比如我所在的城市“Musenkuss(缪斯之吻)”,只要每周浏览一次,本城所有博物馆和类似场所的青少年活动和动向都尽在掌握。
有趣味也有意义,并不意味着门庭若市。恰恰相反,一些知名艺术家策划和指导的儿童活动无人问津,有的只有三五个孩子参加。
有时,把孩子交给指导老师的时候,我甚至在想:她/他们一定对我这样的家长充满感激之情吧。
中国新博物馆学后来居上?
自上世纪下半叶的新博物馆学(New Museology)运动以来,博物馆的功能越来越社会大众化。与此同时,博物馆建筑也越来越奢华。各地竞相拿出最好的地段,邀请顶级建筑师,修成地标性建筑。
除了那些游客成山的景点、血拼、夜店之外,柏林有什么好去处? 这个德国首都拥有超过200个精彩好看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展览馆,我们为您整理了其中最受欢迎的10个。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olfram Steinberg多年以来,恐怖地形博物馆(Topographie des Terrors)都是柏林游客最多的纪念馆,这个记录纳粹在欧洲罪行的博物馆去年接待了大约130万名游客,从1933年到1945年曾是盖世太保和党卫军最重要的中心
图像来源: DW/M. Lenz柏林墙到底在哪里?1961年至1989年,被这道墙分开的一个城市中,柏林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伯恩瑙大街(Bernauer Straße)的柏林墙纪念馆是游客第二多的纪念馆。人们可以从这里了解到柏林墙修建的背景和一些东德民众的逃亡故事。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Gambarini佩加蒙博物馆(Pergamonmuseum) 收藏着古代,伊斯兰和古代近东地区的艺术品。虽然目前馆中最重要的部分佩加蒙神坛(Pergamon Altar)正在修葺,暂时不对外开放,依然是柏林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人们还是可以看到巴比伦伊什塔尔城门和行进大街等珍宝。伊什塔尔城门被视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360-Berlin/J. Knappe在德国历史博物馆,游客可以畅游2000年的德国历史。从查理曼大帝到马丁路德再到东西德统一。这个博物馆的藏品丰富,拥有大约一百万件物品。 但不要担心,博物馆仅展出约7000个展品。
图像来源: Horst Rudel神秘的埃及艳后纳芙蒂蒂Nefertiti被世人看作最知名的瑰宝之一。她的半身像就在这座博物馆中。博物馆在柏林博物馆岛上,里面不仅收藏了古埃及、也有石器、青铜时代的文物。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U. Baumgarten在这里,人们可以一睹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骨架,这条霸王龙是游客们争相来看的“宠儿”,有13.27米高。博物馆作为柏林大学的一部分1810年建成,如今拥有大约3000件收藏品。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B. Settnik建筑师利伯斯金德(Daniel Libeskind)的设计充满戏剧张力,从上向下看,这个建筑好似一个被打碎的大卫之星。纳粹时期,犹太人被强迫带上大卫之星。博物馆概述了德国 – 犹太约1700年的历史。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akg-images/D.E. Hoppe镶嵌于博物馆外墙上的这架飞机非常显眼。这是一架货真价实的"葡萄干轰炸机",在苏军对西柏林实行封锁期间,美国航空员驾驶着它向西柏林居民投掷物资,保证了他们日常的基本需求。展品除了风车、蒸汽机车之外,还可以看到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发明家康拉德·楚泽(Konrad Zuse)于1936年建造的。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blickwinkel/McPHOTO/I. Schulz东德民众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在这个博物馆可以体验得到。人们可以坐坐东德小汽车特拉贝特(Trabant),或是走进东德的公寓楼,里面装了监听器,隔壁就是东德国家安全局(Stasi)的窃听房间。
图像来源: DDR Museum, Berlin 2019排在第10名的是一座恢弘的巴洛克式宫殿,曾是索菲·夏洛特(Sophie Charlotte)王后的夏宫。她是普鲁士王国的首个王后。宏伟的宴会厅和客厅,珍贵的瓷器、画作和银器。金碧辉煌的房间还能够随处可以看见中国文化的痕迹。这位王后在一架白色的、用中国景物装饰的羽管键琴上弹奏室内乐;在一张带有中国漆艺风格的写字台上写信,用精美的中国瓷器喝茶。
图像来源: Fotolia/chaya1 看着知名艺术家带着三五个孩子,在空阔的博物馆大厅,耐心地给给他/她们讲解经典名画,我感觉这真是一种特权,也是一种浪费。
当时我想,由老师带着观赏经典名画,现场不用记考点,回家不用写作文,这种博物馆体验对德国孩子来说平淡无奇,但是也许很多中国孩子会觉得新鲜。
我对一个办语言学校的朋友建议,她可以组织中国孩子的德国博物馆旅游,由德国老师/艺术家讲解。毕竟,公共财政不仅支持本地教育,也应该支持文化交流。我相信博物馆乐见其成。
我们甚至还计划合作出版一本书:把这些老师/艺术家的讲解录下来,翻译成中文,配上图,加上手工项目,就可能是很精彩的儿童读物了。弄不好还会畅销呢。
如果真的做了,可能也真的就畅销了。我说的“当时”,已经是十多年前了。这十多年来,新博物馆学运动在中国蓬勃发展,参观博物馆成为时尚,有趣味也有意义的博物馆体验已经是孩子们的日常。相关的童书、视频和网红博主蔚为大观。
就跟近年来所有领域一样,中国虽然不是原初发明创造者,但是在应用端的开发总是后来居上、势不可挡的样子。电动汽车如此,AI聊天机器人如此,博物馆学运动也是如此。看着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涌入博物馆,博物馆绞尽脑汁开展儿童项目,我甚至为当初要为他们引荐德国博物馆的儿童项目感到惭愧。
直到我听了一些博物馆网红博主的播客,了解了一些中国博物馆的儿童项目之后,又有了不同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在中国的是一场“旧博物馆学”运动,是既有的“填鸭式教育”的延续。
不管是现代艺术、传统手工或是手机应用:超过6500家德国博物馆所涵盖的主题可谓应有尽有。德国之声为您选择了十个你也许尚未曾听说,但却不应错过的文化宝库。
图像来源: Museum Frieder Burda霍姆布洛伊岛博物馆(Museumsinsel Hombroich)
杜塞尔多夫附近的霍姆布洛伊岛博物馆被许多专家视为德国十大博物馆之一。访客可以在占地72公顷的开放空间中一边漫步,一边欣赏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海尔里希(Ervin Heerich)的十部杰作。这些庭阁建筑都是自成一体的艺术品,同时也是可供人穿行其间的雕塑,凝聚人类两千年文明的艺术精粹。
图像来源: Stiftung Insel Hombroich/Fotograf / Tomas Riehle, Bergisch Gladbach德国海外移民博物馆(Deutsches Auswandererhaus Bremerhaven)
访客们拿到的不是门票,而是一张的船票,用来伴随体验一位海外移民的艰辛旅程。比如为逃避纳粹统治而逃往美国的犹太女医生赫塔·纳托尔夫(Hertha Nathorff)。在仿建的场景中,人们可以用芯片卡了解当年的情况,从不来梅港的防波堤,到纽约的中央车站。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旅程。
图像来源: Auswandererhaus Bremen/Foto: DW/S. Spröer埃森弗柯望博物馆(Museum Folkwang in Essen)
这家充满艺术氛围的博物馆用激动人心的方式展示了精美艺术。而更为贴心的是:这是德国首批不收费的博物馆之一。这也使得馆中气氛更为活跃,孩子们在这里也能有所收获。目前该馆正在举办德国女雕塑家卡塔琳娜·弗里茨(Katharina Fritsch)的作品。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R. Weihrauch克洛肯哈根露天博物馆(Freilichtmuseum Klockenhagen)
在阳光明媚的时候逛博物馆?那最好去位于北海之滨克洛肯哈根的露天博物馆。可以在历史悠久的农舍间穿行,也可以在房子里通过卡片了解一下,前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在几百年前的风土人情。这里的小村百货店也很棒,糖果玻璃罐和铅皮玩具总是能够唤起人们的回忆。
图像来源: Imago/alimdi柏林老国家画廊(Alte Nationalgalerie in Berlin)
说起“高雅艺术”,位于柏林博物馆岛的老国家画廊可谓傲视群雄。即便在有些人嘴里,这个词几乎成了贬义词。美轮美奂的室内空间,精彩绝伦的绘画作品,令人心动的艺术氛围,宽敞的大厅和私密的小间,老国家画廊应有尽有。堪称高雅艺术的最高殿堂!
图像来源: Fotolia/mkrberlin科隆科伦巴博物馆(Kolumba Museum in Köln)
2007年,在建筑师楚姆托尔(Peter Zumthor)的策划之下,科隆大主教的艺术博物馆搬迁新居。罗马时期的断垣残壁和后哥德风格的圣科伦巴教堂融为一体。这里珍藏了基督教文明两千年来的许多宝物,与周边建筑相得益彰。
图像来源: Kolumba, Köln/Helene Binet波恩历史博物馆(Haus der Geschichte in Bonn)
德国的战后历史在这里得到生动形象的呈现,让人赞叹不已。一块柏林墙、一辆老汽车、一部点唱机还是一个土耳其肉饼铺:人们在这里都可以进行一番“亲密接触”。此外,这里还提供前往附近的前总理宅邸、联邦理事会大厅和总理府(沙姆博格宫)的导游项目。
图像来源: Imago/S. Spiegl柏林通讯博物馆(Museum für Kommunikation)
在电子邮件和Whatsapp还没有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前,在数字化时代还没来临的时候,人们如何互通讯息?到柏林通讯博物馆便可了解。在这里参观犹“穿越历史”:从烟火讯号到机器人沟通。这里的互动装置最令人叫绝。如今你到哪里才能找到可以通过气动管道发送信件的地方呢?
图像来源: Museum für Kommunikation Berlin从油画到手机应用,从传统构造到现代取样:卡尔斯鲁厄艺术媒体技术中心将现代艺术的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位于一家军工厂旧址上的这家博物馆同时也是一个研究机构,又是世界知名的实验艺术基地。如同当年魏玛的包豪斯风格,将不同的艺术和手工领域结合在一起。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巴登巴登布尔达博物馆(Die Sammlung von Frieder Burda)
这座建筑装饰精良,而不断交替展出的德国知名出版家布尔达(Frieder Burda)艺术藏品也堪称独一无二。其中包括大约1000千现代和当代艺术品:绘画、雕塑、装置及摄影等。这里代表着欧洲价值最高、最为重要的私人艺术收藏之一。
图像来源: Museum Frieder Burda 博物馆怎样收藏当下的人?
后来女儿对我说,假如她未来去做美术老师,她希望不要在学校任教,而是在课外艺术学校或者博物馆的儿童项目工作,因为前者强制所有学生上课,而后者更多是真正喜欢艺术的孩子在参与。
我相信,即便在三五个孩子参与的项目中,仍然有家长违背孩子意愿,以为学艺术高大上,或者只是想找个假期的保姆。但是,女儿的话让我反思,那些指导老师们真的对家长有所感激的话,也许是只是因为没有太多滥竽充数者?
新博物馆学运动的确让博物馆从少数走向多数,从收藏和展出文物的圣殿变成了多功能化的社会文化广场。但是,这只是它的表面。
就其内核而言,这是一种权利运动。它让博物馆从专属精英转向服务大众,同时也让其教育功能从仰视经典转变为平等认知,从单向度输出转变为互动活动。这种互动不仅仅是“寓教于乐”,本身也是当代博物馆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博物馆里收藏的不只是物,而且还有人,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本”。而且,不只是古人,还有当下的人。
儿童教育和参与,是新博物馆学运动一个很大的分支,甚至因此发展出“儿童博物馆学”。十九世纪开始出现专门的儿童博物馆,到今天几乎每个大型博物馆都有儿童部分。
其背后的推动力,就是当代人权观念下的儿童权利。
至少,博物馆的指导老师,无论是知名的大艺术家还是默默奉献的园丁,在拍摄照片发表或者带孩子接受采访的时候,要征得监护人的正式同意。
长平是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他目前是德国之声专栏作家、中国数字时代执行主编以及六四记忆 · 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