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足球中国

长平漫游:原来这样就可以和德国孩子一起练足球

Porträt von Chang Ping
长平
2025年10月16日

一个热爱足球的中国孩子,怎样才能参加德国专业足球俱乐部的夏令营,和德国孩子一起练球?点开网站报名即可!时事评论作家长平指出,文化交流和融合,有时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困难。

跟普通夏令营的“放开玩”不同,德国专业足球训练可谓“拼命练”。图像来源: Augenklick/ Foto Rauchensteiner/picture-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若干年前,我和一个朋友谈到,女儿不能回中国,不能体验全中文环境,提高中文水平。他说正好他有一个熟人在做旅游,每年都会组织中国学生赴德国夏令营,也许可以参加,权当回国之后的出国旅游。

随后他发来了夏令营信息。这家旅行社似乎对中国孩子强调两个卖点:一个是从哈瑙到不来梅的德国童话之路(Deutsche Märchenstraße),一个是德国专业足球训练。

尽管旅行社强调有机会和德国本地人互动,比如在德国童话之路上和景点演员合影,足球训练由德国教练(通过翻译)亲自执教,但看得出来全程以中国人和中文为主,也许真的适合女儿体验中国文化和学习中文。

同时,站在中国孩子的角度,就跟所有组团旅游一样,这样的出行,给人一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感觉。

德国的国际夏令营

疫情之后,“润学”兴起。在南美的“走线”之外,欧洲也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目标。去年德国移民法改革之后,中国视频网站出现若干介绍“润德”的网红博主。

“润学”要从孩子抓起,德语班学生人数增加,赴德夏令营也有了更多机会。我并不想打搅这些旅行社的生意,但是这两年有朋友询问的时候,我都推荐直接报名参加本地夏令营,让中国孩子真正和德国孩子一起玩。报名之后,规划好行程,孩子和父母都很容易拿到可以逗留90天的申根旅游签证。

什么样的夏令营呢?以时间区分:日间(Day Care)和寄宿(Overnight)。以语言区分:英语、德语以及混合语——英语夏令营通常自号国际,那么我们姑且称德语夏令营为本地。

先说英语夏令营。尽管中国政府近年来打压英语教学,但是以当下中国城市孩子的英语水平,参加欧洲国际夏令营基本没有问题。这些夏令营的营销口号,也是帮助本地孩子学习英语。也就是说,他们的英语水平也不咋样。当然,有些孩子来这里是因为不会说德语,可能母语是英语。这也没什么不好。

中国家长会感到高兴的是,这些夏令营往往真的要上几个半天英语课,甚至颁发结业证书,成绩一定都是“很棒”。

上课方式可以称为项目制教学(PBL),就是每天找不同的主题寓教于乐,跟“背考点”为主的东亚应试教育大不相同。

相比中国和美国的“密集型育儿”,德国育儿模式被称为“放养”,孩子们平时在学校就没受多少束缚,到夏令营更会放开玩。有一些寄宿夏令营,会在夜晚的森林里点燃篝火,浪漫的夏夜星空,让孩子们难以忘怀。

当然,他们也可能成为蚊子和蜱虫攻击的对象。防护和运气,两者都不可少。

“放养”放开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家长/监护人。日间夏令营需要每日接送,你最好在营地附近找一个爱比迎(Airbnb)民宿,白天去城里逛博物馆。如果你能说服孩子参加寄宿夏令营,只需要每周或者两周接送一次,那么你就更自由了,可以自个儿去整个申根国家旅游,不要忘记回来接孩子就行。

绿荫场上的少年女将

02:15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试试本地夏令营

英语国际夏令营最大的缺点是价格贵。疫情之后物价飞涨,寄宿夏令营一周的费用,竟然从四五百涨到了七八百(欧元),日间夏令营也要三百多。

假如你的孩子学习了德语,那么就报本地夏令营吧,费用不到英语夏令营的一半,还可以练习地道的德语。

“混合语言”是我的发现。话说今年夏天,几个从中国来的孩子,在法兰克福参加两周的英语夏令营之后,意犹未尽,其中一个孩子还想参加足球夏令营。

我帮查了一下,英语足球夏令营的时间都不合适——而且我怀疑这类夏令营的足球训练不够地道。于是我打开柏林一家老字号足球俱乐部的网站。这家网站连英语都没有,显然默认参与者是说德语的本地人。

但是,我发现,该俱乐部的青少年夏令营告示中,并没有对参与者提出语言要求。粗体字强调:事甚繁冗,不暇覆函,欲参与者,报名即可。

我还是帮忙写了一封邮件发过去,说孩子甚喜足球,然未谙德语,英语可乎?果然没有回复。索性报名,缴费,竟然连个确认邮件都省了。

孩子到了球场,才发现教练会说流利的英语。小队友们也都很友善,会用英语跟他解释。而足球本身也是一种语言,脚一抬谁都能看懂。

跟普通夏令营的“放开玩”不同,专业足球训练可谓“拼命练”。每天都有四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外加集体早餐和午餐,一周才190欧元。

据说,孩子每天累到回家就想睡觉,但是技艺精进,心情大爽。

一些中国儿童向往参加德国的足球夏令营。图为11岁的德国足球运动员舒斯勒(Lars-Andreas Schüssler)图像来源: MIS/imago images

经过几周的夏令营,孩子们都学会了不少德语,还交上了本地朋友,相约明年再见。

为了避免“带货”嫌疑,我未提任何夏令营的名称,也不会接受咨询。我想说的是,文化交流和融合,有时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困难。

也许我应该加一句:假如你没有受父母“连累”,作为“软肋”遭受政治迫害的话。后来,我女儿没有参加那次“出国旅游”。

 

长平是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他目前是德国之声专栏作家、中国数字时代执行主编以及六四记忆 · 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