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上周,美国网红“iShowSpeed”结束了他的中国之旅,转道蒙古继续他的直播行程。这就更加让人觉得,中国之旅只是他的全球直播中的一个正常环节,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这位年仅20岁的网红本名小戴伦·沃特金斯(Darren Jason Watkins Jr.),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粉丝总量超过一亿。中国网民称他为“甲亢哥”,因为他总是表情夸张,声音亢奋。
其实“甲亢症”是直播网红的一个“通病”,尤其是去中国挣钱的“洋五毛”,很多人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大呼小叫:“哇,北京,太厉害了!”“中国,我爱你!”不论是见到高楼大厦,还是点菜扫码,都表示被震惊,被迷住,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人的自豪感——准确地说,是满足了中国人被允许表达的感情的需求。
来自俄罗斯洋的“洋五毛”伏拉夫的此类表情堪称典范,还被网民制作成多个表情包。
“洋五毛”们真正让人震惊的事情,可能是其中部分人靠表演“甲亢症”得到的回报:坐拥千万粉丝,如潮的广告代理,各类文艺舞台,权力座上宾,社会人上人。
高回报就会吸引更多投资者。“洋五毛”越来越多,身价也就只跌不涨。有一些人觉得这生意难做了,移师泰国和越南,仍然作甲亢状:“哇,泰国,太厉害了!”“越南,我爱你!”被中国网民逮住嘲笑。
被浪费掉的是美元还是人民币?
“iShowSpeed”带来了新的方式。不是几分钟的短视频,而是几个小时的直播。不是一次两次震惊,而是全程处于“甲亢”状态。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因为来了中国才“患上甲亢”,而是在美国就已经“病入膏肓”,而且早已经是大名鼎鼎的网红。
就凭这一点,这位“甲亢哥”就甩下那些面临失业的“洋五毛”们一大截。他和他的团队甚至不认为自己属于“洋五毛”之列,而更像是当红明星走个穴。
更进一步的的辩解认为,这连走穴都不算,而是“甲亢哥”的本职工作。直播就是他的事业,其价值除了图个乐,也是通过“一镜到底”呈现世界各地“真实”的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有利于相互了解和文化传播。
也正因为有了这个“马甲”,中国宣传机器也得了“甲亢”,从新华社、环球时报、地方媒体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中国驻美大使馆,都毫不避嫌地兴奋起来。这波宣传找到一个听上去不错的说法:“甲亢哥”的流量密码就是“不戴滤镜看中国”,向全世界呈现了一个繁荣富强、文化深厚以及和平友爱的中国,“几个小时的直播摧毁了几十年的反华宣传”,“让无数抹黑中国的美元打了水漂”。
我倒是觉得奇怪,这些宣传机器这样说,不怕自己失业吗?众所周知,中国政府为了审查、过滤、屏蔽和篡改信息,不惜耗费巨资,设置各种机构,养活大量人员。如果一个外国网红,不用滤镜,没有剪辑,拿个手机一拍,拍出来的中国,正是中共想要世人看到的样子,被浪费掉的到底是美元还是人民币?
直播“种族主义”证明没有脚本吗?
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人所共知,没有人可以在中国“不带滤镜”地自由报道——中国人不行,外国人更不行。也没有中国人可以站在中国城市的街头,面对镜头自由地表达。
“甲亢哥”直播中的一些“事故”,被认为证明没有脚本,没有安排,其实也正好印证审查无所不在的现实。跑了七八个城市,直播了几十个小时,“甲亢哥”就没有碰到一个上访者,一个讨薪者,一个“996/997”,一个失业者,一个“铁链女”,一个维权律师……却碰到了几个种族主义者,还能直播互动,完整地说出诸如这样的话:“我是种族主义者,我恨黑人,我是黑人杀手,但是我喜欢你的女朋友,因为你的女朋友是白人,我爱她”。这只能说明,中国民众和网媒都知道,种族主义话语是可以说、可以播的。
相比之下,在北京街头,一位路人突然对“甲亢哥”高喊“习近平向你问好”,国内多个相关直播间的直播立即遭到封禁。可以想见,如果这个人喊的是“北京四通桥”或者“成都茶店子立交桥”的口号——“不要领袖要选票,不做奴才做公民"、“中国不需要谁指明方向,民主才是方向”,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宣传机器的自信来自何处?
因此,更加让人好奇的是,整天战战兢兢搞信息审查的中共官媒,只能照本宣科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以及远在美国华盛顿的中国大使馆,怎么就那么有底气,知道“甲亢哥”不会去西藏、新疆和内蒙古,不会看随处可见的烂尾楼,也不会遇到贸易战中倾家荡产的小业主呢?
那些为维稳累得精疲力竭的地方领导,怎么就能那么放心地张开怀抱迎接“甲亢哥”,还派出大批警察为他开道呢?
要知道,正如有网民哀叹,连花了那么大的代价请来的谷爱凌,也只能等到冬天到了,“下雪了,北京变成了北平,西安变成了长安,南京变成了金陵,谷爱凌也才变成了中国人”。
至于“甲亢哥”这样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网红,如何和专制政府合作,是否一个“酷”、几声“哇”就可以掩盖背后的伦理问题,我得用另外一篇文章来展开讨论了。
作者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六四记忆 · 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现居德国。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