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社会

长平观察:别“碰瓷”,更别碰喉舌媒体

长平
2018年9月19日

瑞典酒店“辱华”风波仍在发酵。时评人长平认为,中国人习得的社交技能或应体谅,但靠近喉舌媒体必然自取其辱。

Schweden Polizei Symbolbild
中国游客瑞典旅社事件受到网民广泛关注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IBL Schweden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人在境外旅游表现出来的"素质",常常成为国内舆论的话题。最新的一起事件,是曾姓游客一家在瑞典一家酒店的"辱华"风波。这一次不同的是,网民们的讨论焦点,从游客素质转移到了官媒和外交官员的素质。他们终于发现,这才是影响国家和国人形象的关键所在。

与其说是中国网民顿然开悟,不如说是《环球时报》和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不懈努力,牺牲自己以开启民智。曾先生一家三口,因为少订一夜房间,执意在酒店大堂过夜遭拒,争执中酒店报警,警察将他们带出酒店扔在路边,实在是令人同情。网上流出的视频显示,曾家采用在国内常见的高声哭喊、倒地打滚等方式交流,导致事件升级。网民们对这种表现竭尽嘲讽和鄙视。

谁在孜孜不倦地辱华?

跟《环球时报》和中国外交部相比,曾先生一家"碰瓷"(意思是故意或假装自损自伤以敲诈勒索)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网民惊讶地发现,这个国家竟然如此关心国民的尊严。《环球时报》称,"瑞典的国家机器竟然堕落成这副样子","这个国家的警方就是这样的素质,如此冷血、残忍",其执法是对"人道主义精神的粗暴践踏"。外交部发言人及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同样高调谴责瑞典警方。桂大使质问:"难道瑞典政府也不尊重人权、不尊重人的尊严吗?"网民们纷纷赞赏:"也"字用得精妙。

曾先生一家显然太不了解《环球时报》。一家专制政权的喉舌媒体,是不可能真正关心民众的死活的,更不用说尊严了。该报动辄揭露"反华势力",正如网民指出的那样,真正的反华势力是谁,谁在孜孜不倦地辱华,难道它不知道吗?一个政党执政几十年,饿死几千万百姓,屠杀和平抗议的学生和群众,残酷镇压维权的少数民族,拒绝人权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如今连在网络发表"不利于党和国家的言论",都要以"扫黑除暴"的方式来打击,世界上还有什么势力比它更反华辱华?

一年前,两名中国公民在巴基斯坦被伊斯兰国(IS)武装分子杀害。《环球时报》"揭露真相",称其跟随韩国人海外传教,对当地形成了一种"宗教骚扰"。网民们读懂了:意思是"活该","就差说当地人'为民除害'了"。这几天有游客向《环球时报》投诉在俄罗斯被欺负的经历,它也视而不见。更不用说,对于异议人士在海外受屈、在国内受辱,该报从来都是落井下石、助纣为虐的态度。

"祖国强大了,就没人帮我们了"

中国舆论常常关注中国游客在"个人素质",担心他们在国外"给中国人丢脸"。其实,如果真的有什么造成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负面印象的话,迫害人权的中国政府及其蛮不讲理的喉舌媒体厥功至伟。在此次事件中,《环球时报》口口声声"小国瑞典",恃强凌弱的心态表露无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该报也毫不掩饰地宣称,中国政府早就不满瑞典批评中国人权,包括剥夺藏人权利和瑞籍华人桂民海失踪。有网民说,"小时候以为,祖国强大了,就没人欺负我们了;长大了才知道,祖国强大了,就没人帮我们了。"

作者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现居德国图像来源: Imago/epd

"个人素质"并非凭空而降,而是来自国家及社会教育。一方面,党国宣传本身就喜欢"大喊大叫", 以为强迫民众集体欢呼"毛主席万岁","红太阳"真的就永不落山了。另一方面,中国没有独立的司法系统,以及完整的救济渠道。一个人蒙受冤屈,正常上访或上诉往往无望,得到媒体关注则有可能一夜翻盘。一个家庭生活困难,不声不响没人过问,"感动中国"则八方支援。

于是,民众习惯于表演,千方百计向媒体讲故事。我曾经写道,真正的穷人,是穷得连故事都没得讲的社会底层。像曾先生这样善于给《环球时报》"喂料"的中产阶级,是掌握了一定的生存技能的。遗憾的是,他们"反认他乡是故乡",错把"欧洲小国"当作"厉害国"了。而给《环球时报》"喂料"则是错上加错,自取其辱,甘愿被"嗜血"了。

我希望欧洲警察能够了解中国人所受的教育,体谅他们的交流习惯,能够更友好地处置冲突。同时也提醒中国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危险物品,尤其是《环球时报》。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