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陈光标收购“闹剧”背后的外媒困境

2014年1月8日

陈光标扬言收购《纽约时报》被很多人视为闹剧,然而其背后隐藏着外媒在中国境内的困难境况。港台媒体更不能幸免,香港《明报》替换总编的风波成为最新的案例。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商人陈光标扬言收购《纽约时报》,或者《纽约时报》头版,然后进行改造,"修补《纽约时报》在中国的形象,增进该报对中国的了解",然后"把《纽约时报》放入全国的每一个报亭,让每个中国家庭都能买到这份报纸。中国市场如此巨大,无论如何也不能错失这么大的市场"。

陈光标一向以夸张的手法作秀着称,他的这些豪言壮语也被很多人当作笑话或者闹剧。然而,他点出了或者利用的正是境外媒体在中国市场的尴尬。2012年10月《纽约时报》发表了记者张大卫(David Barboza)撰写的关于温家宝家族拥有巨额财富的报道(该报道赢得了当年普利策奖),刚上线不久的中文网就遭到中国政府屏蔽。2013年11月,纽约时报公司总裁汤姆森(Mark Thompson)宣布对中文网进行评估,不排除被关闭的可能。汤姆森说,"我们在中国国内不能被正式浏览的事实,意味着我们的盈利没有希望的那样好。"

陈光标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称,如果收购《纽约时报》成功,"我会对《纽约时报》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无论对拓展其生存发展空间,还是增强其盈利能力,都将非常有益。我相信,如果收购成功,这张报纸的发行量将大大增加,全世界会有更多人喜欢这张报纸。广告收入也会迅速提高,报纸会重新焕发生命力"。

中国商人陈光标扬言收购《纽约时报》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

2013年12月10日,《纽约时报》发表公众编辑玛格丽特·沙利文(Margaret Sullivan)的文章"《纽约时报》做生意更做新闻",指出"中国市场有利可图,对它们的盈利能力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中国的新闻价值又很高--两者并非一回事"。

据《纽约时报》报道,2013年,该公司公开交易的A类股上涨了86%左右。受股权结构影响,该公司的控制权主要集中于一个特别的股票类别B股,目前B股的大部分持有者是阿道夫S•奥兹(Adolph S.Ochs)的后裔苏兹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 Jr.)家族,奥兹在1896年收购了该公司。苏兹伯格已表示并无出售意图。然而,沙利文的文章说,中文网是 "它作为一家跨国公司的增长的重要部分,到目前为止已经令纽约时报公司损失了大约300万美元的营收"。文章结论是,"迄今为止,《纽约时报》在继续'做新闻'",但这"是困难的,而且很可能会变得难上加难"。

做新闻和做生意都很困难

正如沙利文所说,海外媒体在中国大陆"不管是做新闻还是做基于新闻的生意,都是风险巨大,处境艰难"。2012年6月,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发表报道披露"习近平家族财富",旗下两个网站(Bloomberg.com 和 Businessweek.com)随即在中国内地被封,该社驻京记者签证也曾遇到困难。据报道,彭博社为了在中国大陆的生存进行了严格的自我审查,新闻主编温以乐(Matthew Winkler)拒绝发表两篇揭露中国高层腐败的文章。彭博社予以否认。2013年12月,彭博新闻社记者罗伯特·赫顿(Robert Hutton) 希望参加卡梅伦与中国总理李克强的新闻发布会,却被阻止入场。

2012年6月,彭博新闻社发表报道披露"习近平家族财富"图像来源: Reuters

八九民运学生领袖之一周锋锁认为,"陈光标代表土共(注:指中共)收购是有可能的。但纽约时报的价值在于新闻品牌,卖给土共,价值就没有了。采编人员可一起另起炉灶"。上海企业家联谊会的官方微博表示,"即使陈光标能买到控制权,也买不到新闻自由、民主思想、政治文明,那《纽约时报》还值钱吗?还有人看吗?"但这样的分析无法解释被认为是官方喉舌的《环球时报》何以成为中国最畅销的报纸之一。

港台媒体难以幸免

时事评论人胡少江发表评论说,"中国政府早就开始部署在世界范围内的意识形态统战工作。在香港、台湾等地通过自己的统战对象,和在大陆有利益的商人收购主流媒体;在世界范围内,除了花费大量资金控制华文媒体之外,还通过各种手段对主流媒体进行渗透"。善于揣摩政府意图的陈光标对此心领神会,即使不成功,他也能从中国政府那里得到好处。

香港《明报》总编换人的消息,似乎正在成为这一观点的最新案例。《明报》现任总编刘进图1月6日证实他本人将调任它职,管理层将安排其他人负责该报采编业务。该消息震惊香港媒体及学界,舆论认为不同寻常。

《明报》被认为是尚能独立发声的香港媒体,近年来发表了不少倾向"泛民"的评论文章。但是,香港民主党成员、前立法会议员张文光认为,《明报》多年来承受中央和特区政府的压力和争夺。有人质疑,香港《明报》总编换人或与中共收买与渗透有关。

香港记者协会1月7日发表声明,对香港《明报》撤换总编辑的决定表示"极度忧虑和关注"。声明还披露,《明报》员工表示担心这次撤换高层会对日后编采路线,特别是报道占领中环和政改等敏感议题带来限制。

国际记者协会亚洲负责人胡丽云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明报的事,絶对担心。在这风雨飘摇的环境下,有这样的变动,絶不能当作一般的人事变动。"她也关注陈光标的"收购",认为其表面博取眼球,但陈内心却可能怀有恐惧。不过她表示国际记者协会在香港还能鼓动人们内外做事,但是在中国大陆就"真的有点头疼"。

2012年以来,一些亲北京的台湾商人接连收购台湾媒体,形成了引人关注的媒体垄断局面,被称为"媒体巨兽"。台湾的一些大学生发起全台反"媒体巨兽"运动。"反媒体巨兽青年联盟"领导人林飞帆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以一个非常资本主义的方式在影响台湾的媒体生态,就是透过台湾的商人去进行。现在台湾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旅居中国大陆的前台湾媒体人与时事评论者宫铃在推特上表示,"我一直觉得中共这个政权是有'强迫焦虑症'的,无一刻消停,也不懂得保留回旋空间。只会步步进逼,让你必须毁灭消失。这就是斗争与唯物史观下的心态,赢者全拿、你死我活。所以跟中共之间无所谓'和解共存',老蒋犯过这个错、香港明报逃不过这个浩劫,台湾也将面对这个困境。"

作者:张平

责编:李鱼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