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陈光诚:中国的改变必然发生

2013年1月29日

已在美国生活约9个月的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目前在纽约大学攻读法律。近日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他谈及了在美国的生活以及中国的未来,表示中国的独裁政权终将失败。

Chinese dissident Chen Guangcheng listens to remarks during a ceremony awarding him The Tom Lantos Human Rights Prize in the Capitol in Washington January 29, 2013. Behind Chen is a translator. REUTERS/Kevin Lamarque (UNITED STATES - Tags: POLITICS)
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陈光诚认为中国的独裁专制在未来注定要失败。他表示这是历史的必然性,无论共产党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结果。民众一旦觉醒,一定会发生改变。

这位41岁的维权人士本周二(1月29日)在华盛顿获颁一个人权奖项。在此之前他接受了美联社的采访,他谈到了中国的未来和自己来到美国后的生活情况。2005年,因为披露临沂地区的暴力计生现象,陈光诚受到当地警方的管制。之后被以故意破坏财产和聚众扰乱交通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出狱之后仍旧被软禁在临沂古村的家中。2012年4月陈光诚逃进入美国驻北京大使馆,5月抵达纽约。

因为帮助残疾人维权,披露临沂地区的暴力计生现象等等勇敢的行动使他成为一位知名的活跃人士,而他在去年4月大胆逃离的事件引发了一场中美的外交风暴,也使他成为各国瞩目的焦点人物。而各方幕后谈判的结果是:中国允许陈光诚赴美国,在纽约大学学习法律。而今,公众的关注已经渐渐消退,不过陈光诚对中国的关心依旧。他向中国政府发出指责之声,表示后者曾经承诺,要就数年来山东当局对他一家的迫害展开调查,并会把调查结果公布于众,可是至今这方面仍不能看到任何进展。

陈光诚与家人图像来源: Reuters

陈光诚透过翻译说:"不仅如此,涉嫌官员还受到了提拔。对我家人的迫害仍在继续。"

陈光诚表示,虽然对其哥哥的迫害相对来说稍有缓和,可是在去年12月份,他的侄子陈克贵因故意伤害罪被中国当局判处三年零三个月有期徒刑。陈光诚说,当时地方官员夜间闯入陈克贵的住家并打他时,陈克贵拿菜刀自卫。

美国政府表示已经敦促中国,不要再对陈的家庭成员作出报复举动,北京曾表示遵守本国法律。截止本周一晚,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没有对此发表回应。

陈光诚说自己感觉在美国的生活很不错。他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住在大学安排的公寓,新住所在纽约曼哈顿格林威治村。在中国,陈光诚一家曾被迫分开生活。

陈光诚说:"美国人对我很好,很热情。他们有着强烈的正义感。"

陈光诚的日程安排包括一天学习英语,隔天学习法律。从美国的《独立宣言》开始学习,现在他已经修完了美国宪政和残疾人法的课程。幼时就双目失明的陈光诚,多年来通过自学的法律知识为当地居民维护权益。他形容自己的自学之路:在接受正规教育之前,他已经从生活中和周围的社会汲取了知识。因为双目失明,18岁时他才开始接受小学教育。

陈光诚接受兰托斯人权奖图像来源: Reuters

他对美国教育鼓励创造力的提倡颇为赞赏,他强烈批评中国的教育:"在中国的学校,他们已经为学生准备好答案,并要求学生机械的背下来。时间久了,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陈还表示,尽管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打算,不过他最终还是想回到中国。他与在村里的亲戚仍旧保持联系,包括他79岁的老母亲。陈光诚说,每次我们被打,她都会伤心欲绝。

就像其他离开中国的人权活动人士一样,陈被允许返回祖国可能并非易事。他一针见血的对专制统治提出批评,现在他的知名度可能仅次于仍被监禁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

在本周二陈光诚获得了兰托斯人权奖。该奖项以倡导人权的已故议员汤姆•兰托斯议员的名字命名。委员会主席兰托斯-斯维特(Dr. Katrina Lantos Swett)表示:"陈光诚事件,一个庞大的政权对待这个勇敢的人这种恐惧和偏执的程度,显示了他们是多么的畏惧陈光诚讲出真话的力量。这绝对吓坏了当局。"尽管有着严格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审查制度,中国人还是利用不同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共产党保持了政治的垄断。中国经济的繁荣,使亿万民众摆脱了贫困。

不过陈光诚认为,经济收益的背后是财富分布不均,另外,共产党虽然向外人展示了自己的强大。不过似乎其本身并没有那么强。共产党依靠恐吓的手段来维护权力,并正在失去欺骗民众的能力。

他说:"我相信,时机成熟,我回去时,中国将会发生变化。"

资料来源:美联社           翻译:文木

责编:叶宣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