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韩国:模棱两可策略难以为继 

Martin Fritz
2021年9月12日

中美间系统性竞争趋于激烈,韩国难以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继续保持等距离外交。 

Südkorea Raketentest
韩国海军9月4日首次从潜艇上试射一枚“玄武”(Hyunmoo-2B)弹道导弹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NurPhoto/South Korea Defense Ministry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月初,韩国国防部宣布,将研制“威力更大、射程更远、更精确的导弹”,同时并表示,新型导弹只用于威慑、维护朝鲜半岛和平。数天后,韩国海军首次从潜艇上试射一枚“玄武”(Hyunmoo-2B)弹道导弹。该型导弹射程500公里,只能抵达朝鲜。 

此举是韩国外交政策的典型表现:一方面,今年5月,美国首次允许战略伙伴韩国拥有中远程导弹。由此,在中期上,韩国将更密切参与印度-太平洋地区防御。但另一方面,首尔在军备上持谨慎态度,因为,研制远程导弹会惹恼中国这个大邻居。中国外长王毅9月14日至15日访问首尔时,导弹该是议题之一。 

“最弱一环”  

文在寅总统执政以来,韩国精细化了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取“模糊战略”的方法,基于这一本质上矛盾的原则:价值观上,我们属于西方,但不加入任何反中联盟。这种模棱两可立场在美国盟友中越来越不受欢迎。康拉德·阿登纳( Konrad-Adenauer)基金会在韩国的代表托马斯·吉村(Thomas Yoshimura)指出,“人们仍认可韩国是印太地区和平、安全和繁荣的一个支点,不过,间或也指认它是整个链条中的最弱一环。” 

在 5 月下旬举行的白宫峰会上,来访的文在寅总统和美国总统拜登确认了他们共同的“建构一个由境内外民主规范、人权和法治治理的地区的愿景”,同意扩大双边联盟的“地理范围、作用和议程”。但是,与 4 月份日本首相菅义伟和拜登峰会不同,相关声明中未点名中国。   

分析师吉村指出,“韩国认为,对华关系恶化与国家利益背道而驰”,因此,韩方避免直接挑战中国,例如,不支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香港限制民主和新疆侵犯维族人权的批评。 

文在寅总统和美国总统拜登5月21日在白宫举行记者会图像来源: Jonathan Ernst/REUTERS

朝鲜政策优先 

吉村解释说,主要因朝鲜问题,首尔无意冒犯中国这个最重要贸易伙伴。他指出, “对朝国际制裁的有效性以及与平壤谈判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北京。” 这位德国韩国问题专家指出,华盛顿置对华关系于首位,而韩国则从朝鲜政策考虑角度出发制定自己的外交政策。他提醒说, “韩国的另一优先考虑事项似乎是避免成为发生误判和分歧的潜在温床”。 

历史上,韩国常有“鲸鱼之间的小虾”之感,——以前是介于中国和日本,现在是介于中国和美国,不得不致力于在大国间保持平衡。然而,各种事态的发展如今已使这一战略碍难维持。 

首先,西方和中国双双加大了彼此间的体系之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今年3 月,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朝鲜半岛委员会建议韩国“重新承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美国智库兰德公司( RAND )分析师 金洙(Soo Kim )警告说:模棱两可策略实为“高成本、低收益,……这一政策有可能导致联盟关系中的紧张,并鼓励中国对韩加大施压。” 

合作转为竞争 

其次,韩中经济关系已发生变化。去年中国成为韩国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对华出口额超过 1320 亿美元。然而,在众多行业,最初的合作已转变为竞争。在智能手机、电池和荧屏等重要出口商品方面,中企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和世界市场上挑战韩国制造商。首尔成均馆大学中国研究所专家张英熙(Chang Young-hee)解释说:“随着围绕价值观和规则的对抗加剧,对共同经济利益的考量弱化。”  

第三,韩国精英顾及中国,这与民意越来越相抵触。皮尤研究中心(Phew)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韩国国民中,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比例从2002年的31%升到了75%,持正面看法的比例从64%降至24%。 COVID-19新冠大流行瘟疫的爆发和习近平主席的“战狼”外交均在此起了作用。其实,自 2017 年北京政府抵制韩国商品并煽动民众抗议韩国部署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以来,韩国国内反华情绪已有所增加。同时,中国对韩国流行文化的影响也令众多韩国人反感。今春,一部巨资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播了第二集后便告停,原因是,不少韩国人认为,受中国审美因素干扰,该剧“扭曲”了韩国历史。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