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我并不勇敢
2012年12月15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坐在方向盘后驾驶飞速的汽车是韩寒最喜欢做的事。
"我小时候的玩具都是汽车,变形金刚都喜欢买那种最后能变成汽车的,变成飞机的那些我都不买。写东西是写的时候很疲劳,写完了就不疲劳了,赛车是赛的时候不疲劳,赛完了就会非常疲劳。"
韩寒作职业赛车手已经10年了,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但让他真正出名的是他的文字。韩寒高中辍学后就开始写作,18岁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立即成为畅销书,售出了200万册。韩寒也成为那一代年轻人的偶像。他后来又出版了其他短篇和长篇小说,并开始写博客。在博客中韩寒是一个具有批判眼光的评论者,话题涉及政治与社会。他的每一篇博客点击数量都超过百万。
在接受新加坡亚洲新闻台采访时,韩寒说:"要是有什么不同的话,我觉得可能我写得比较好吧。事实上我觉得我说的那些东西都很简单,很基本,只不过我想换一种让大家都觉得更有趣,更方便阅读的方式写下来。我上学的时候看了很多文学作品,写得非常差,可能他们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看不下去。所以我在想要能写得至少不要让我自己失望,可以让读者看下去。"
耐不下性子看莫言
韩寒成功的关键当然不仅于此。他触及了他这一代人的兴奋点。他写过中国的腐败、环境污染和农村的贫困。他一再涉足敏感地带,比如2011年夏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他对有关部门试图掩盖事实的做法予以了抨击。他还津津乐道地介绍了自己到台湾旅行的经历。
韩寒是新一代开放的城市青年的代言人。这一代人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兴趣就显得有限。35岁的上海读者涂爱军(音)说:"像莫言写的农村那段历史我们也需要了解,但更贴近我们的可能还是韩寒的东西,他的价值观可能对我影响更多。现在年轻人的阅读习惯都是快餐式文化,像博客、微博这样的途径。大部头的文学,像莫言的作品,现在的年轻人耐不下性子来看。"
测探言论自由的底线
韩寒受青睐,因为他独立、有批判性、不受官方媒体的左右。他在文字中呼唤一个更加自由、开放和公平的社会。但他并不是一个异议人士,他的博客没有被封。他说:"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也不认为自己写了多么勇敢的文章,做了多么勇敢的事。我现在做的一切都很普通,包括谈及的问题,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触碰到最敏感的一些地方。"
他说,那些真正触及最敏感话题,要求多党制,要求平反六四的人士,有的因为自己的言论进了监狱,受了伤害。"我们写的和做的有很多不一样,我不觉得我很勇敢,很危险"。
事实并不完全这样。韩寒是一个政治和社会的尖锐批评者,他一再测试言论自由的界限,但始终没有超出当局允许的范围。通过这样的妥协策略,韩寒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大于那些被拘押或噤声、在国内知名度不高的异议人士。2010年《时代周刊》曾将韩寒评为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对于一个30岁的年轻人来说,这是荣誉也是责任。或许正是因此,韩寒最近一段时间没有抛头露面。已经成家并为人父的韩寒显得更加内敛低调。
作者:ARD 编译:叶宣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