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26岁的莎拉觉得无法与自己的单身妈妈交流,特别是当她为香港的未来担心的时候。
在6月份反对《逃犯条例》修订--修订后的条例将允许将犯罪嫌疑人引渡到中国大陆--的三次大规模抗议活动中,萨拉再次面临这样的困境。
莎拉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 "我妈妈让我不要参加抗议活动,因为每个人都应该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对她来说,追求金钱和稳定比为自由和民主而抗争更加重要。"
莎拉是许多香港年轻人中的一员,他们的政治立场引发家庭紧张关系。2016年香港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年龄在18至39岁之间的年轻一代倾向于支持民主党派,而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则倾向于支持亲北京的党派。
本月,香港见证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近200万人走上街头,呼吁政府撤回《逃犯条例》修订。
人们普遍认为该条例的修订将削弱香港的自治权利和司法独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最初表示,修订条例是为了填补法律漏洞,以便将谋杀嫌凶引渡到台湾。
公众明确反对之后,林郑月娥领导的特区政府表示无限期暂停该条例的修订议案。该条例的修订已经不大可能在她余下的任期内通过了,但抗议者仍然要求正式撤回。
政治观点上的代沟
2014年香港发生"雨伞运动"期间,老一代人与年轻人之间的政治分歧也很明显。当时,以学生为主导的示威者占领香港部分街道要求真普选,但最终失败。亲北京人士责怪抗议者导致社会混乱。
"我们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还在高中时,我的妈妈就要求我不要参加政治活动。但是年轻一代愿意为推动政治变革付出时间和精力。否则,事情将毫无希望。"莎拉说。
香港大学社会学系讲师Gary Wong表示,两代人的不同政治态度,来自他们自己的社会运动经验和对中国的看法。
Gary Wong对德国之声记者说:"有些父母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在政治高压下成长的经验告诉他们, 要避免参与社会运动以及与政府唱反调。"
然而,年轻人对香港的归属感更强烈,Gary Wong说,而且他们还遭受经济发展停滞、社会阶层固化、政府治理无能以及对中国的观感欠佳。Gary Wong强调说,年轻人比他们的父母更有动力参与政治运动。
“反送中”仍在继续 新策略持续施压
变化正在悄悄发生
27岁的吉娜也对香港的未来颇不乐观。 "这座城市还将遭受北京方面的控制。"
吉娜说,在最近的反对"修例"抗议活动中,一名积极的抗议者表示,她本来很少关注香港政治,直到这个条例让她意识到香港的法律制度和公民自由将会遭受损害。
"我亲眼看到警方对抗议者过度使用暴力,甚至称示威集会是'骚乱'。政府无视公民撤销修例案的要求。"吉娜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
吉娜的母亲在移居香港之前,生活在中国大陆。她的观点一度完全不同。她认为警方有理由投掷催泪弹药驱散抗议者,以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吉娜认为:"她(母亲)这个年纪的人往往有这种心态。"
吉娜说,一些老人也相信抗议活动组织者用钱收买人来参与的谣言,以为年轻人为了钱上街。
代沟是否有可能缩小?Gary Wong对此似乎持怀疑态度。他说,"香港的问题是缺乏真正的民主制度……特首不是由公众选举产生的,而是由北京控制的一小部分人选出,所以政府不用对公众负责。没有真普选,就没有办法来解决分歧。"
不过,吉娜的57岁母亲如今说她改变了立场,支持抗议者,因为她理解了"修例"将如何有害香港。
反修例抗议在一名抗议男子牺牲后达到顶峰,让更多人携家带眷走上街头,提出撤回逃犯条例、特首道歉、检讨警察暴力等诉求。
图像来源: Reuters/A. Perawongmetha由于参与游行的人潮众多,游行起点维多利亚公园在表定时间开始之前就已经挤满人,主办方民阵便在下午两点半左右宣布游行队伍提前起步。由图中可以看到,一些民众谴责警方在6月12日清场时动用暴力,要求政府追究警察动用武力的行为。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D. de la Rey游行路线以轩尼诗道为主,定维园为起点、添马公园为终点。但是因为人潮实在太多,轩尼诗道无法消化,临近街道也都挤满人。港铁天后、铜锣湾、油塘、旺角、香港站均实施人流管制。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Kyodo共计120条巴士路线受到人潮影响,有的暂停服务,有的改道。海路的部份,想要从尖沙咀搭天星小轮到港岛的民众,人龙已经排到星光大道。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Kin Cheung每当有救护车接近时,群众都会自动让开一条路让救护车通过,救护车通过之后,又很快地合并成原本的人海。网路上这类影片疯传,国际媒体大赞香港人的质素,中文媒体喻为“现代版摩西分红海”。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B.H.C. Kwok在游行的前一天,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暂缓修例。没想到这个公告却没有浇熄市民上街的意愿,甚至有许多市民认为,林郑避重就轻,没有直接回应诉求,而因此上街表达呼吁。主办方民阵表列五大诉求: 完全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追究警察开枪镇压、不检控和释放反送中示威者、撤销定性6月12日为暴动、林郑月娥问责下台。
图像来源: Reuters/J. Silva民阵召集人岑子杰宣布,6月16日参与游行的民众人数接近“二百万零一个人”,特别多加上“零一”指在太古广场与劝阻警方拉扯后意外坠楼身亡的反修例男子。
图像来源: Reuters/A. Perawongmetha游行的前一天晚上,一名身穿黄色雨衣的男子危站在太古广场旁的棚架上,旁边打着反送中的抗议标语。虽然警方与立法会议员邝俊宇尝试把他劝下来,却都没有成功。之后,消防员在楼下展开气垫戒备。晚上9时08分,男子突然向外爬出,消防员扑前试图拉回,另外三名消防员出手相助,但男子上衣被拉脱,整个人向下坠落,没有被气垫接住,直接撞击地面。男子被送往医院抢救,但在9时34分宣告不治。
图像来源: Reuters/J. Silva黄衣人坠楼身亡,成为反修例运动的第一名牺牲者。当天不断有民众携带白花到事发现场致哀,并为他烧纸钱。
图像来源: Reuters/A. Perawongmetha由于太多人要去太古广场排队献花悼念坠楼身亡的反修例男子,许多花店的白色鲜花皆已售罄。民众改以白纸摺白花代替。
图像来源: Reuters/T. Peter在太古广场坠楼身亡的黄色雨衣男子在游行中成为意识形态的象征,许多民众把黄色雨衣摆成人形,指控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忽视人命、硬推修例。
图像来源: Reuters/T. Peter有民众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黄衣男子的牺牲带动了他走上街头抗议的想法。民众用堆叠标语的方式让黄衣男子在天堂参与游行。这些标语写着“撤回控罪”、“全面撤回送中 我们不是暴动 释放学生伤者 林郑下台”等诉求。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一直到晚上,仍然有大批民众向黄衣男子献花。各种标语与白花堆积成山。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晚上八点多,街上人潮只增不减,香港政府发布声明,表示特首林郑月娥因工作上的不足令社会出现重大矛盾,向市民致歉。
图像来源: Reuters/T. Siu15日,大约一千多名民众在加拿大温哥华市隔海响应香港的反修例游行。16日在台湾立法院外也有数千民众身着黑衣举行响应活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newscom/H. Ruckermann大规模游行隔天,立法会大楼附近的夏慤道仍然有少量民众留守,部份人士夜宿街头,一夜没有回家。
图像来源: Reuters/T. Peter游行隔天,香港下起大雨,罢课的学生聚集到立法会的走廊,躲雨的同时以集会表达诉求
图像来源: Reuters/T. Peter (注: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